抖音热门是现代言情《潮汕鬼事》中的主要人物,梗概:青年陈泽楷回到潮汕故乡,继承老榕树下沟通人神的乩童祖业。红桃粿内藏诅咒,英歌舞面驱邪灵,失落戏班夜半开腔……他手持契骨,以一杯功夫茶的通透,洞察“老爷”旨意,解构“下南洋”先辈的百年执念。一部根植于潮汕民俗肌理的志怪传奇,看当代乩童如何行走于现代与传统的阴阳边界,在香火与人间烟火中,守护一方水土的隐秘与温情。...

阅读最新章节
“童……童灵祭窑?”沈怀瑾腿一软,差点瘫坐在地。
“嗯。”陈泽楷语气沉重,“宋代某些窑口,为了烧制出具有‘灵性’的绝品瓷器,会选用生辰八字特殊的童男童女,在封窑点火前,以其生魂祭窑。据说,童子的纯阴之气与窑火阳刚相激,能赋予瓷器超凡的灵韵和美感。这只碗,便是如此。那个划花婴戏图案中的童子,并非装饰,很可能就是那祭窑童子的象征,甚至……是其魂魄的依附之所。”
“你梦中的窑场、工匠、孩童,皆是此碗记忆的碎片。你脖子上的勒痕,应是那童子被献祭时,可能被绳索勒绊或象征性束缚留下的印记,在怨念影响下显化于你身。它并非针对你一人,而是憎恨所有拥有它、欣赏它、从它身上获益的人。它认为,是你们的欲望,延续了它当年的痛苦。”
沈怀瑾听得毛骨悚然,看着那只依旧美丽的碗,此刻只觉得它如同噬人的恶鬼。“那……那该怎么办?送也送不走,毁又毁不得……”
陈泽楷沉吟片刻,道:“解铃还须系铃人。此怨念因‘祭窑’而起,其根源在于那枉死的童子得不到安息。我们需要为其举行一场特殊的‘破秽安灵’法事,目标不是驱散它(那已不可能),而是化解它的怨气,超度那被困的童灵。”
“如何化解?”
“需要准备几样东西。”陈泽楷列出清单,“第一,寻一处洁净水域,需有活水流动。第二,准备七盏小型荷花灯。第三,找一位心灵手巧的纸扎匠人,扎一个与你梦中童子身形相仿的纸偶,需开七窍,着白衣。第四,准备孩童喜爱的玩具、零食若干。第五,也是最重要的,需要找到一位修行有素的僧人或道士,诵念《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或《地藏本愿经》,借助经文神力,引导其往生。”
“此外,”陈泽楷看向沈怀瑾,“你需要真心忏悔,并非为你自己,而是为古代那位匠人的罪业,以及这数百年间因贪念而让这童灵怨念持续的所有人,表示忏悔。并在法事之后,发誓将此碗永久封存,或寻一处清净寺庙,捐作镇寺之物,借佛力道韵慢慢化去其戾气,永不流入世间。”
沈怀瑾此刻哪敢有二话,连连点头:“一切但凭陈先生安排!需要什么,我立刻去办!”
接下来的三天,沈怀瑾动用所有资源,按照陈泽楷的要求加紧准备。陈泽楷则每日在静室中,以温和的咒力安抚碗中怨灵,避免其凶性爆发。
地点选在韩江一支流僻静的河湾处,月色清朗,水流潺潺。
吉时已到,法事开始。一位从临近道观请来的老道长,身着法衣,手持法器,开始庄重地诵念《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抑扬顿挫的经文声在夜空中回荡,仿佛带着某种安抚人心的力量。
陈泽楷则主持具体仪式。他先以符水净坛,然后将那只影青碗置于铺着黄布的河滩上。周围摆放着七盏点燃的荷花灯,象征着接引光明。那名精心扎制的白衣童子纸偶,则放在碗的旁边,面前摆放着泥人、拨浪鼓、糖果等物。
沈怀瑾身着素衣,跪在坛前,跟着陈泽楷的指引,虔诚忏悔。
随着经文声持续,陈泽楷以契骨为引,将自身的温和意念与经文的渡化之力结合,缓缓导向那只影青碗。
起初,碗身微微震动,一股黑气腾起,抵抗着经文的渡化,那孩童的怨念在灵觉中尖啸反抗。但在持续不断的经文力量和陈泽楷引导的善意下,那黑气开始慢慢松动、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