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鬼事》是网络作者“南心东风”创作的现代言情,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抖音热门,详情概述:青年陈泽楷回到潮汕故乡,继承老榕树下沟通人神的乩童祖业。红桃粿内藏诅咒,英歌舞面驱邪灵,失落戏班夜半开腔……他手持契骨,以一杯功夫茶的通透,洞察“老爷”旨意,解构“下南洋”先辈的百年执念。一部根植于潮汕民俗肌理的志怪传奇,看当代乩童如何行走于现代与传统的阴阳边界,在香火与人间烟火中,守护一方水土的隐秘与温情。...

阅读最新章节
沈怀瑾努力回想,突然道:“有!当时装这碗的,是一个很旧的木匣子,看起来和碗一样年代久远,我当时觉得晦气,差点扔了,后来顺手放在车后备箱了!我这就去拿!”
很快,一个布满灰尘、木质发黑、雕刻着模糊缠枝花纹的木匣被取了来。陈泽楷点点头,又让沈怀瑾刺破中指,挤了三滴鲜血在一个小瓷碟里。
准备就绪,已是黄昏。陈泽楷选在祠堂旁边的静室进行仪式,借祠堂的香火愿力护持己身。他屏退了闲杂人等,只留沈怀瑾在门外等候。
静室内,烛火摇曳。陈泽楷净手焚香,对着那只影青碗拜了三拜,并非敬畏,而是表明并无恶意,只为化解因果。随后,他将沈怀瑾的鲜血与朱砂混合,在自己眉心画下一道玄奥的符纹,又在那木匣上取少许朽木屑,撒于碗周。
他盘膝坐下,双手虚按在碗两侧,闭上双眼,灵觉沉入契骨,再通过契骨,缓缓探向那只怨气冲天的影青碗。
“嗡——”
灵觉触及碗身的瞬间,陈泽楷脑中一声轰鸣,仿佛被拖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周遭的静室、烛火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昏暗、灼热、充满泥腥与烟火气的世界。
灵境之一:窑火熊熊
他“看”到自己站在一座古代龙窑的入口处,窑内火光冲天,热浪逼人。一个穿着宋代短褐、浑身沾满泥浆的窑工老师傅,正跪在窑口前,不住磕头,老泪纵横,嘴里喃喃念叨着:“莫怪莫怪……为了这一窑的成败,只能委屈你了……娃儿,下辈子投个好胎……”
而在那熊熊燃烧的窑火深处,陈泽楷清晰地“看”到,一个瘦小的、模糊的孩童身影,正在烈火中痛苦地挣扎、扭曲,发出无声的尖啸。那孩童的脖颈上,似乎还套着一个什么环状的东西。
景象破碎。
灵境之二:执念成器
画面一转,还是在窑场。窑火已熄,窑工们紧张地清理着窑室。那位老师傅颤抖着双手,从窑床某个特定位置,捧出了这只影青婴戏碗。碗身完美无瑕,釉色清亮,划花的童子图案尤其灵动,仿佛注入了真正的灵魂。
但老师傅捧着碗,脸上却没有喜悦,只有无尽的恐惧和悔恨。他对着碗低语:“成了……终于成了……‘童灵祭窑’,果然能得神器……可这孽……这孽障啊……”
陈泽楷感受到一股强大的执念从老师傅身上发出,混合着那孩童枉死的怨念,如同烙印般,深深沁入了碗的胎骨釉质之中。
灵境之三:流转与诅咒
画面飞速流转。这只碗似乎一直被秘密收藏,几经易手。每一个得到它的主人,起初都会走一阵好运,但不久后,便会开始梦到孩童的哭笑声,继而家宅不宁,身体衰败,甚至有人莫名横死。它就像一件被诅咒的宝物,在带来短暂繁华的同时,也播种下不幸的种子。沈怀瑾,只是它漫长岁月中的一个最新受害者。
陈泽楷还看到,那些曾经拥有过它的人,脖颈上都曾出现过类似的青紫色勒痕。
灵境景象如潮水般退去,陈泽楷猛地睁开眼睛,额角已渗出细密的汗珠,脸色也有些苍白。深入这等凶器的灵境,对他的消耗极大。
他推开静室的门,沈怀瑾立刻迎了上来,紧张地问:“陈先生,怎么样?”
陈泽楷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沉声道:“我已知其根源。此碗,并非寻常祭品陪葬,而是古代一种极其残忍邪门的制瓷秘术——‘童灵祭窑’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