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实力派作家“小璇璇风”又一新作《青丝掷》,受到广大书友的一致好评,该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是陆砚书苏晚,小说简介:跨马游街日,新科状元当众将我亲手绣的并蒂莲鞋垫赏给了小厮。我笑了,在万人瞩目下挥簪断发,将青丝掷于他马前。「一纸婚约,还你自由。」他以为离了他,我只能零落成泥。却不知,我转身便开了京城第一家女子书肆,得郡主青睐,受太后赏识,甚至敲响了登闻鼓,亲手将他拉下云端!后来,他跪在雨夜中求我回头。我看着他,只觉恍如隔世。「陆大人,我的岸,在前方,不在身后」再后来,我的“明月书院”名动天下,无数女子从这里走向朝堂、商界,活成了自己的光。而这一切,都始于他赐我的那......

阅读最新章节
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凝固了。
我能感觉到几位太妃惊讶的目光,以及安宁郡主略带担忧的注视。
我高举锦盒的手臂微微发酸,殿内静得能听到香炉里炭火轻微的噼啪声。
终于,太后温和的声音打破了寂静:
「哦?寒门学子,为救母著书?倒是个孝子,也有几分志气,呈上来吧。」
一旁的内侍上前接过锦盒,恭敬地奉到太后面前。
太后并未立刻翻开,只是用保养得宜的手指轻轻拂过锦盒表面,
「你倒是个有心人」
我伏低身子:「民女不敢当,只是觉得,天下才学不应因门第之见而埋没。民女力薄,唯愿尽绵薄之力,让多一缕墨香传于世。」
太后闻言,眼底闪过一丝真正的赞赏。
她微微颔首:「起来吧。这话说得在理。哀家年轻时,也喜读些杂书,深知其中乐趣与益处。你这书肆,办得不错。」
她顿了顿,对身旁的女官吩咐道:
「去查查,这稿子若真有才学,酌情给予些润笔之资,全其孝心。」
「是,太后。」
我心中狂喜,再次叩首:「民女代那沈青,谢太后恩典!」
这不仅意味着沈青得到了认可和实质的帮助,更意味着太后默许甚至鼓励了我这种为寒门和民间才子提供平台的做法!
太后又勉励了我几句,赏下一些锦缎和点心,便让我退下了。
走出慈宁宫,我才发觉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但心中那块压了许久的大石,终于被移开了。
太后金口玉言,称赞我的书肆「办得不错」。
这个消息,比任何护身符都管用。
果然,我回到书肆不到半日,之前态度强硬的王掌柜就亲自登门了,脸上堆满了前所未见的谄媚笑容。
「苏娘子!恭喜恭喜啊!听闻娘子今日在慈宁宫大放异彩,连太后娘娘都赞不绝口!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他搓着手,继续赔笑道:「之前那批《山河游记》和《百工杂录》,都是误会!小的已经疏通好了,明日,不!今日下午就给您把货补齐!以后您要什么书,只管开口,小的必定优先供应!」
看着王掌柜前倨后恭的嘴脸,我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平和:
「有劳王掌柜费心。不过,日后合作还需按契约办事,诚信为本。」
王掌柜点头哈腰:「是是是!一定一定!」
待王掌柜走后,林微兴奋地抓住我的胳膊,
「晚晚!我们成功了!太后一句话,比什么都管用!看谁还敢卡我们的货!」
我望着窗外重新变得熙攘的街道,心中却并无太多轻松。
太后的赏识是一道护身符,但也将我们书肆推到了更显眼的位置。
未来的路,未必就此平坦。
不过经此一遭,「女子书肆」和「苏晚」这个名字,彻底在京城站稳了脚跟。
几天后,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
沈青的《星陨记》因太后过问,加上故事本身确实新颖动人,一经刻印推出,竟引发了抢购之风!
不仅闺阁女子爱看,连一些文人学子也争相购买,一时间洛阳纸贵。
沈青一举成名,得到了丰厚的润笔费,他母亲的病也得到了很好的医治。
他亲自来书肆道谢,感激涕零。
更让我欣慰的是,随着《星陨记》的成功,越来越多怀才不遇的寒门学子,甚至是一些颇有才情的闺中女子,开始主动将他们的书稿、诗文集投到我们的书肆。
「女子书肆」真正成了汇聚民间才学的一方天地,名声渐盛。
然而,就在书肆蓬勃发展,我也逐渐沉浸在这种靠自身能力赢得一切的充实中时,一封没有署名的短笺,被一个小孩偷偷塞进了书肆的门缝。
笺上只有一行熟悉的、曾经令我魂牵梦萦的字迹:
「晚晚,我们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