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恨夫妻双重生,改嫁宿敌你慌啥》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彩,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乐天派向日葵”的创作能力,可以将苏瑶顾衍等人描绘的如此鲜活,以下是《纯恨夫妻双重生,改嫁宿敌你慌啥》内容介绍:【敢爱敢恨世家女VS阴湿心机腹黑男】苏瑶想用一腔热忱捂热顾衍的石头心,却被一碗毒药终结了性命。一朝回到十五岁,尚未婚嫁,年华正好。前世的冤家陆长风好似转了性,整日在她面前花枝招展。苏瑶恍然大悟。与其捂化一块冰,不如欣赏孔雀开屏。同样重生的顾衍却红了眼:“想改嫁?只要我活着,你休想!”苏瑶嫣然一笑,“不然呢?守着你这块冰过日子吗?”陆长风:“守着我吧,否则我一天都活不下去。”...

阅读精彩章节
次日清晨,金銮殿内,今科考生穿着簇新的贡士服队列整齐,垂首恭听。
顾衍与陆长风并肩立于丹陛之下,前者身姿如松,气质清冷;后者面如冠玉,端雅君子。
皇帝目光如炬,缓缓扫过二人:“朕看了尔等答卷,顾衍稳练,陆长风新锐,皆是栋梁之材。今日朕不问经义,只问一策。如今国库空虚,边饷告急,究竟当严抑商贾以固农本,还是弛禁通商以增岁入?”
顾衍先上前一步,拱手朗声道:“臣以为,必当严抑商贾!”
其声音清朗洪亮,瞬间压下殿内细碎的讨论声。
“农为邦之本,商为末之流,此乃万古不易之理。昔者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皆因重农而兴;反之,桀纣骄奢,重商轻农,终致民怨沸腾而亡。若弛禁通商,商贾逐利而行,轻则囤积居奇,哄抬粮价,使农夫终岁劳作而不得温饱;重则勾结官吏,偷税漏税,更有甚者通番走私,危及边防。”
顾衍侃侃而谈,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从《尚书》的“懋迁有无,民赖其利”到大梁开国抑商后国库充盈等事,条理清晰地阐述出来。
末了,他话锋一转,“臣以为,当重申抑商之策,严查私商,重农劝耕,再减宫廷用度,暂缓非急需工程,国库空虚之困自可缓解。”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低低的附和声。
宁致远站在武将列中,眼角眉梢难掩得意。
他果然没看错顾衍。
都忠明也频频颔首,暗赞顾衍处事沉稳,有文臣风骨。
皇帝不置可否,目光转向陆长风,“你以为呢?”
陆长风躬身上前,侃侃而谈:“臣以为,刚才所言,虽合古制,却不合今时。”
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迎上皇帝的审视,“农为邦本,臣不敢有疑,但商非蠹虫,实乃农之羽翼,国之血脉。若无商贾流转,江南丝绸如何能供北方边军御寒?川蜀的茶叶如何能换西域良马?臣幼时南下,曾见江南漕运码头因商路受阻,蚕农织出的丝绸堆积如山,腐烂霉变,而北方百姓却衣不蔽体;游学时途经广州,见番商携金银珠宝停泊港口,却因海禁不得交易,我朝瓷器茶叶却在坊肆中积压。臣曾粗算,若开放江南漕运、广州互市,规范商税,每年至少可增岁银三百万两,足以填补边饷之缺,更可免去百姓加征农税之苦,使农夫安于耕作,此乃农商相济,而非重商轻农。”
御座上,皇帝指尖摩挲着龙椅扶手上的饕餮纹,目光掠过阶下众人。
内库早已捉襟见肘,这场殿试,他要的不是辞藻华丽的文章,而是能解困局的良策。
殿试选了关乎国本的题,就是要考校他们的应变之智与济世之能。
殿内渐渐安静下来,原本附和顾衍的大臣们也皱起了眉头。
户部尚书陆炳文悄悄抬眼,见皇帝陷入沉思,微微松了口气。
顾衍按捺不住,高声反驳,“商贾重利轻义,岂会受律法约束?若弛禁通商,必致民风浮薄,人人皆弃农从商,届时良田荒芜,仓廪空虚,国本动摇,纵有千万两商税又有何用?”
陆长风从容应对:“民以食为天,耕作可得安稳温饱,经商却有盈亏之险,寻常百姓怎会轻弃农事?臣在江南所见,凡商路畅通之地,农夫种桑养蚕、种茶植棉,所得远超种粮,反而更勤农事。反之,若一味抑商,农夫产出无处售卖,只能低价贱卖,终致弃农逃亡,那才是真的动摇国本。现今国库空虚,边军急缺军饷,若仍守着抑商陈规,难道要加征田赋?长此以往,必增流民之患,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