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喂夫君避子羹》是网络作者“朝歌婉婉”创作的现代言情,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崔展颜李鸳儿,详情概述:我叫李鸳儿,是崔三少爷最温顺的通房。他大婚夜,我亲手为他熬了避子羹。此后三年,正妻无出,妾室不孕,只有我怀上“庶长子”。全府都骂我狐媚,只有我知道——那碗羹里,是断子绝孙的棉花籽油。这孩子,是我和长工借的种。既然你们毁了我,那就一起烂在崔家这座坟墓里吧!...

我喂夫君避子羹 免费试读
她僵坐在疏影斋的窗边,手中给未出世孩子做的小衣裳滑落在地也浑然不觉。
脑海中反复回响着打听来的遗书内容,以及下人们对此事的议论。
原来……不是他。
秋桂的死,与崔展颜无关。
他不是那个会因为一夜露水姻缘就狠心灭口的玉面修罗。
自己……竟然那样恶毒地揣测过他?将他想象得如此不堪?
一股强烈的、混合着错愕、羞愧与一种莫名轻松的情绪,冲击着她的心房。
她想起自己之前看他时那藏不住的惊惧与审视,想起在心中给他判下的“死刑”,脸上不禁一阵火辣。
她错怪了他。
尽管他风流,他薄情,他辜负了她,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面自私懦弱……但至少,在秋桂这件事上,他并非她想象中那般蛇蝎心肠,视人命如草芥。
这个认知,像一道微弱的光,骤然照进了她因仇恨和恐惧而变得阴暗扭曲的内心,让她在冰冷的算计与提防中,感受到了一丝人性的暖意,哪怕这暖意来自于证实他“并非极致恶人”。
态度的微妙转变
自那以后,李鸳儿对崔展颜的态度,发生了连她自己都未曾清晰察觉的微妙变化。
当他再来看她时,她眼底那层冰冷的戒备悄然融化了些许,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着淡淡愧疚的柔和。
她会主动问他一些外面的事务,虽然依旧谨守本分,但那倾听的姿态里,多了几分真心的关注,少了几分功利的揣测。
一次,崔展颜提及官场上一件烦心事,眉头紧锁。李鸳儿默默斟了杯热茶递过去,轻声道:“少爷且宽心,船到桥头自然直。”声音温婉,带着一种久违的、不含杂质的关切。
崔展颜有些讶异地看了她一眼,接过茶,心中竟也感到一丝奇异的熨帖。他觉得,自她有了身孕,尤其是近来,似乎变得比以前更温顺、更……惹人怜爱了些。
那份因秋桂之事而产生的、若有若无的隔阂,似乎在不知不觉间淡去了不少。
李鸳儿看着他饮茶时舒缓的眉头,心中那份愧疚感稍稍平复。
她依旧不会忘记他曾经的辜负,依旧会为了自己和孩子的未来步步为营,但至少,她不必再时时刻刻活在对枕边人可能是杀人凶手的恐惧之中。
这或许,是在这冰冷残酷的宅门斗争中,唯一一点……值得庆幸的真相吧。
湖心的鬼影散去,留下的,是一池被风吹皱的、映照着复杂人性的春水。
释怀与自劝
然而,这真相带来的轻松与愧疚之余,另一件事却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李鸳儿心上,让她无法完全释然——那便是崔展颜对此事的反应。
秋桂的死讯传来时,他就在府中,甚至可能比她知道得更早。
可据她暗中观察以及从碧珠等人口中旁敲侧击得知,三少爷听闻后,竟是毫无波澜,仿佛只是听了一件与己无关的闲事,脸上连一丝惋惜或惊讶的表情都欠奉,依旧该读书读书,该会客会客。
那可是曾与他有过肌肤之亲的女子啊!纵然是酒后荒唐,纵然对方身份卑微,可毕竟是一条鲜活的人命,就此香消玉殒,他竟能如此冷漠?
“一日夫妻百日恩……”李鸳儿在心中无声地咀嚼着这句老话,只觉得无比讽刺。
在这高门大户里,所谓的“恩情”,在绝对的阶级和利益面前,竟是如此轻薄,薄如蝉翼,一触即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