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抗战:我的战术吊打全场》,现已完本,主角是李云昭李云昭,由作者“月含残笑”书写完成,文章简述:他一睁眼,炮弹就在头顶炸响,硝烟混着血腥味直往鼻子里钻。这不是演习,是1937年的抗战战场!原本该在课堂讲战略的国防博士,直接魂穿到前线,成了千疮百孔的战场上一个普通军官。看着身边战友一个个倒下,他咬紧牙关——既然老天让他重生在这至暗时刻,那就别指望他会坐以待毙!没有金手指,没有系统,只有一腔热血和现代战争思维。从排兵布阵到战术调整,他硬生生在这场惨烈的会战中撕开一道口子。国难当头,他要用智慧和胆识,带着这群铁骨铮铮的汉子,杀出一条血路!...
抗战:我的战术吊打全场 阅读最新章节
“没粮了,怕个球!”他恶狠狠地说道,“山下,多的是大户!多的是商队!以前咱们是怎么活下来的?现在,还怎么活!”
“没错!”另一个土匪头目也附和道,“山外那条官道上,‘德盛源’的商队,差不多也该从县城过来了!他们那几十辆大车里,拉的可都是好东西!咱们干他一票,别说十天,半年的吃喝都够了!”
“劫?”
李云昭缓缓地抬起头,吐出了一个字。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屋内所有叫嚣的声音,都瞬间安静了下来。
他站起身,目光,如同两把冰冷的刀子,从每一个人的脸上,缓缓刮过。
“我问你们,我们现在是谁?”
“我们,是‘太行独立支队’!我们打出的旗号,是‘抗日救国’!”
“一支抗日的军队,跑去劫掠自己同胞的商队?传出去,我们在老百姓眼里,跟日本人,跟那些二鬼子,还有什么区别?!”
“以后,谁还会相信我们?谁还会支持我们?!”
“没错!”张彪梗着脖子反驳,“我们是抗日的军队!可抗日的军队,也要吃饭!也要穿衣!不抢,你告诉我们,我们这两百多口子人,靠什么活下去?!坐在这里,喝西北风吗?!”
他的质问,说出了所有土匪的心声。
连王振山的脸上,都露出了犹豫和动摇。
在他看来,李云昭说的道理都对。但道理,不能当饭吃。
李云昭看着众人,看着他们眼中那根深蒂固的、不抢就活不下去的“土匪逻辑”。他知道,这是比训练队列、练习射击,更艰难的一场“战斗”。
这是一场思想的战斗。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地,说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石破天惊的词。
“我们不抢。”
“我们,去做‘生意’。”
“生意?”
王振山、红姐、张彪……所有的人,都愣住了。他们如同看一个怪物一般,看着李云昭。
在这兵荒马乱、枪杆子就是硬道理的世道里,跟谁,去做生意?
在所有人惊愕和不解的目光中,李云昭没有再多做解释。
他的目光,穿过众人,最终,落在了那个最懂“算账”、也最懂“人心”的人的身上。
那个因为震惊,而第一次,忘记了拨弄手中算盘的女人——
红姐。
夜,更深了。
王振山和张彪等人,带着满脑子的困惑和不解,被李云昭暂时“请”了出去。
那间简陋的、只点着一盏油灯的营房里,只剩下了李云昭,和依旧在震惊中没有完全回过神的红姐。
“做生意?”红姐终于开口,打破了沉默。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荒诞和质疑,“李大教头,你莫不是在跟我说笑?我们现在,是日本人悬赏榜上头名的‘流匪’,是官府通缉榜上挂了多年的‘悍匪’。谁,敢跟我们做生意?谁,又有胆子,跟我们做生意?”
李云昭没有直接回答。
他走到那张简陋的桌前,将那本写满了赤字的账本,轻轻地合上,推到了一边。
然后,他拿起一根木炭,在桌面上,缓缓地,开始了他的“商业计划书”。
“红姐,我们先盘盘货。”他的声音,平静而又充满了条理,“一场生意,首先要知道,我们自己手里,有什么‘货’可以卖。”
他用木炭,画出了第一个圈。
“第一,我们有日本人最精良的武器。”他点了点那个圈,“三八大盖、歪把子、掷弹-筒。这些东西,我们自己用着不顺手,弹药也难补充。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梦寐以求的宝贝。”
红姐的眼神,微微一动。
李云昭又画出了第二个圈。
“第二,我们有这太行山里,最珍贵的‘山货’。”他看了一眼红姐,“我说的,不是那些寻常的蘑菇木耳。我说的,是上好的貂皮、狐皮。还有孙先生,他能用山里的草药,配制出效果极佳的金疮药。这些,在城里,都是硬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