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抗战:我的战术吊打全场》,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李云昭李云昭,文章原创作者为“月含残笑”,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他一睁眼,炮弹就在头顶炸响,硝烟混着血腥味直往鼻子里钻。这不是演习,是1937年的抗战战场!原本该在课堂讲战略的国防博士,直接魂穿到前线,成了千疮百孔的战场上一个普通军官。看着身边战友一个个倒下,他咬紧牙关——既然老天让他重生在这至暗时刻,那就别指望他会坐以待毙!没有金手指,没有系统,只有一腔热血和现代战争思维。从排兵布阵到战术调整,他硬生生在这场惨烈的会战中撕开一道口子。国难当头,他要用智慧和胆识,带着这群铁骨铮铮的汉子,杀出一条血路!...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他将上次血战中,每一个牺牲的黑风寨弟兄的故事,和刘飞的故事,穿插在一起,缓缓地,向众人讲述。
他告诉所有人。
他们战斗,不是为了抢地盘,不是为了某个大当家的威风,更不是为了那点可怜的军饷。
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爹娘妻儿。
为了保护千千万万像王家坳一样的村庄,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再遭受日本人的屠戮和欺凌。
“军魂”,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第一次,像一颗种子,被深深地,埋进了这群混杂着“兵”与“匪”的汉子们的心中。
苍狼谷军事讲武堂,不仅在重塑他们的战术。
更在,重塑他们的灵魂。
而一支真正强大的军队,正在这片贫瘠的、洒满了鲜血的土地上,开始经历它最关键的……
百炼成钢。
苍狼谷的军事讲武堂,办得如火如荼。
白天,两百多名汉子在校场上挥汗如雨,练习着队列和刺杀;夜晚,几十名头目则挤在山洞里,就着昏暗的油灯,学习着那些能决定生死的战术和文字。
整个独立支队,都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昂扬向上的氛围之中。
仿佛只要这样练下去,他们就能脱胎换骨,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铁军。
然而,战争,从来都不只是训练和厮杀。
这天深夜,当李云昭还在油灯下,完善着下一步的训练计划时,他营房的帘子,被一只纤手,猛地掀开了。
红姐,带着一身寒气,走了进来。
她那张平日里总是带着三分媚意、七分精明的俏脸上,此刻,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如同严冬般的霜气。
她没有说话,只是将一本厚厚的、用麻线装订的账本,“啪”地一声,重重地拍在了李云昭的桌子上。
那声响,让灯花都为之一跳。
“李大主官,李大教头。”红姐的声音,有些沙哑,也有些冰冷,“你的兵,练得确实不错,一个个都像是下了山的猛虎。”
“可是,”她伸出纤细的手指,点了点那本账本,“我只问你一句——”
“没有粮草的老虎,还能活几天?”
李云昭的心,猛地一沉。
他翻开账本。
上面,用一种清秀而又有力的字迹,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独立支队目前所面临的、最现实、也最致命的危机。
他看到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粮食:上次黑风寨血战,两个主粮仓被日军烧毁。剩下的粮食,在每日巨大的消耗下,已经见了底。按照目前两百三十七口人(包括伤员和家眷)的食量计算,最多,只能再撑十天。十天之后,全队,都将断粮。
盐: 储备的粗盐,只剩下最后半口袋。没有盐,别说训练,士兵们连举枪的力气都会没有。
药品: 孙明华的急救箱里,最后一包磺胺粉,昨天已经用在了王大山的伤口上。其他的麻醉剂、消毒酒精,也已全面告罄。这意味着,一旦再有伤亡,孙明华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伤员,因为感染而痛苦地死去。
布匹、火油、针线……
每一项物资后面,都跟着一个血淋淋的、即将归零的数字。
这已经不是危机。
这是悬在独立支队头顶上的一把,随时都会落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王振山和“疯狗”张彪等人,也被紧急叫了过来。
当他们听完红姐的通报后,整个屋子,都陷入了一种死寂般的沉默。
片刻之后,张彪第一个,猛地一拍桌子,那双通红的眼睛里,再次燃起了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