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言情《重生大秦:天幕盘点我是千古女帝》,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现代言情,代表人物分别是嬴清樾青禾,作者“思不诗”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作品无广告版简介:【无CP 天幕盘点 女强 事业脑 爽文】【女主扮猪吃老虎,本想熬死始皇老爹,没想到天幕直接给她来了坨大的。】一朝胎穿成秦始皇的女儿,还是历史上查无此人的六公主嬴清樾。看着帝国巅峰的那个位置,又瞅了眼仁厚却不合时宜的长兄扶苏和废物点心胡亥,她陷入沉思:这秦二世,凭什么不能是她来当?从此,年幼的六公主开启影后模式。人前是温婉乖巧小透明,人后是野心勃勃事业脑,默默为熬死老爹、登基称帝铺路。岂料人算不如天算,苍穹裂开,天幕降临!【本期盘点:千古第一女帝?不,是始皇之女,大秦昭圣帝!】嬴清樾:“???”等等!谁在开挂背刺我?!看着天幕将自己的底裤、哦不,是宏图大业掀了个底朝天,嬴清樾只能对身旁沉默的老爹露出一个乖巧至极的微笑。嬴政看着天幕中,自家闺女麾下的兵仙韩信、丞相萧何、女官吕雉、神农转世陈望……再想想自己手下那些天天想着跑路的方士,陷入深深沉默。接着,天幕开始展示未来:亩产千斤的稻种、筑城利器水泥、玻璃、四大发明……嬴政缓缓转头,看向试图跑路的“乖女儿”,语气幽幽:“有这么多好东西……藏着掖着,就为了等朕死?”“不就是想坐朕这个位置吗?”“坐!给你坐!你,现在、立刻、马上,给朕登基干活!”...

阅读最新章节
北风卷着沙砾打在劳役们脸上,皴裂的皮肤渗出血珠,却没人抬手去挡。
天幕上三十万北击匈奴、数十万南征百越的文字,像铁钳攥住了每个人的喉咙。
陈三刚扛砖起身,腿一软又跌坐在地。
他的脸是长期营养不良的蜡黄色,颧骨突得能硌疼人,眼窝深陷,唯有盯着天幕时,浑浊的眼里才闪过一丝光亮,随即又暗下去:
“俺哥去年被征去打百越,官府说从军有功,可至今连具尸首没见着......”
“原来这疆域扩大是拿俺们这些人的命填出来的......”陈三攥着满是老茧的手,指甲深深嵌进掌心,却感觉不到疼。
长期劳作早已让他的手脚麻木。
不远处的老周靠在城墙上,下巴上的胡茬沾着沙尘和干涸的粥渍,脸上的皱纹深得能夹住沙粒。
他盯着天幕里“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嘴角扯了扯,没发出声音。
老周是前年被征来的,家里的三亩薄田早被官府以助军名义征走大半,他知道“骂名”二字有多轻。
皇帝在咸阳宫享着肉羹,哪听得见长城脚下的饿殍声?
陈三咬着牙爬起来,扛起城砖时,肩膀上的旧伤被磨得发疼。望着天幕上“万里长城”的字眼,又低头看了看脚下被无数双脚踩实的土路。
这路,是用多少像他一样的劳役的血汗铺就的?
可他不敢想,也不能想。
秦律里失期当斩的条文像悬在头顶的刀,他只能跟着人流,一步一步往前挪,把所有的念想,都压在能多活一天的卑微愿望里。
三十万大军就像数字,放在历史书上或许让人察觉不到,但嬴清樾如今亲身在这个时代,数字早已变成生命,所有黔首百姓的苦难都是真的。
嬴清樾说不上来的憋闷。
历史是残酷的。
这已经不是评判谁对谁错,而是秦制逻辑与国家扩张需求,撞上了古代社会生产力极限的必然结果。
历史的局限性是核心底色,但始皇老爹的决策同样也放大了这种残酷性。
防边境、筑长城的必要性是客观的。
战国至秦,匈奴已成为北方致命威胁,燕、赵、秦三国早有筑长城防御的传统。
对统一后的秦朝来说,不修长城就需常年维持巨额边防军,同样会消耗人力物力。
修长城是以空间换时间的防御策略,从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这一选择有其合理性,并非单纯的穷兵黩武。
那问题根源在哪呢?
在于秦制的极端性与父皇的急功近利。
秦制的核心是高度集权、全民动员,能最大限度榨取民力,但缺乏对百姓生存的基本保障。
父皇的错,不在于要做什么,而在于同时做太多、做得太急——
简单来说,防边境、筑长城是国家的必要之举,但所有事一起干、不顾百姓死活,是嬴政决策的不举。
而秦制的压榨性与古代社会的低生产力,则是这一切无法避免的历史局限。
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长城、建宫室、修驰道等工程几乎同步推进,将全国2000万人口的劳动力压榨到极限,完全突破了古代农业社会的承载能力。
这就像一个人同时挑十副重担,再强壮也会被压垮,百姓的绝境由此而来。
嬴清樾叹了一口气,感觉未来的路还很长。
她理解父皇,因为她现在想要做的也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