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朔骨》中的人物林缚赵虎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现代言情,“爱吃瓦缸红烧肉的嘉佑”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河朔骨》内容概括:羯族铁蹄踏碎河朔,援军未至,败兵林缚领着百姓、孤儿、医女们,以血肉之躯对抗铁骑。少年将军萧策的到来,是希望还是更深的漩涡?他们不是英雄,只是想守住家园。有人倒下,有人残喘,有人永远留在了黎明前。河朔的骨头,断也要扎进敌肉里,护着那声微弱的“回家”。...

阅读精彩章节
嘶吼声在雨里传开,竟压过了羯奴的呐喊。更多的士兵冲上来,用身体抵住门板,用刀砍向伸进来的手,用箭射向远处的冷箭。
苏湄蹲在萧策身边,用布条死死勒住他流血的肩胛,雨水混着泪水落在他的甲胄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撑住……”她哽咽着,“你答应过,要杀回孟门关的……”
萧策笑了,血沫从嘴角溢出,却带着少年人般的倔强:“等……等杀退了羯奴……”
雨幕里,东方渐渐泛起了鱼肚白。
河对岸的柳林突然没了动静,黑狼骑的冷箭停了。城下的羯奴攻势也缓了下来,似乎在忌惮什么。
林缚喘着气,望向东方——那里的雨幕里,隐约出现了一片旗帜,红色的,在晨光里格外醒目。
“是南境的援军!”有士兵尖叫起来,声音里带着哭腔。
真的是援军。红色的旗帜越来越近,甲胄在晨光里闪着光,马蹄踏过积水,朝着西门疾驰而来。
羯奴的骑兵慌了,开始后撤,像潮水般退回青阳河对岸,只留下满地的尸体和燃烧的火墙。
城门终于保住了。
萧策再也撑不住,倒在林缚怀里,后背的血染红了林缚的衣襟。他望着东方的晨光,嘴角扯出一丝笑:“看……天亮了……”
林缚抱紧他,感觉怀里的人越来越轻。雨不知何时停了,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城头上,将血迹斑斑的城墙染成了金色。
苏湄跪在地上,用手按住萧策不断流血的伤口,却怎么也止不住,眼泪一颗颗砸在他的断袖上。
林缚望着河对岸撤退的羯奴,望着东方越来越近的援军旗帜,心里却没有半分喜悦。
账册送走了,张敬之的罪证或许能扳倒他。
援军来了,青阳城暂时安全了。
可孟门关的弟兄,河朔的百姓,还有怀里这个断了臂却依旧想着杀回去的少年……他们再也回不来了。
阳光照在林缚脸上,带着雨后的暖意,却驱不散他眼底的寒意。他知道,张敬之倒了,还会有李敬之、王敬之;羯奴退了,迟早还会再来。
这场仗,远未结束。
他低头看着萧策渐渐冰冷的脸,又望向远处沈家别院的方向——沈落雁应该在那里,看着援军的旗帜,计算着朝堂的得失。
而他,林缚,只是一个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兵。
他不懂朝堂的算计,不懂家族的权衡,只知道——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守住脚下的土地,护住身后的人。
就像赵衍将军,像萧策,像无数个没留下名字的弟兄。
他握紧了手里的长刀,刀身上的血迹在阳光下泛着暗红的光。
青阳的风,带着河水的湿气,吹过城头,卷起他的衣角,像一面不肯倒下的旗。
青阳城的晨光穿透云层,照在西门的断壁残垣上,将血迹斑斑的城砖染成金红。林缚站在城头,望着城下被雨水冲刷过的战场,羯奴撤退时留下的尸骸已被收拢,只余下暗红的血痕嵌在砖缝里,像一道道洗不掉的伤疤。
南境援军的旗帜在远处飘扬,盔明甲亮的士兵正有条不紊地接管防务。为首的将领姓周,是个面色温润的中年人,此刻正站在城楼另一侧与沈落雁说话,声音不高,却透着不容置疑的从容。
“林校尉,”周将军转过身,目光扫过林缚身上的伤,语气带着几分客套,“羯奴主力已退回漠北,我军需休整三日,再派轻骑追击。你部伤亡过重,且留城休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