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李笑书呆子,我怒考黄埔》,是作者大大“殊途不钰”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李云龙林征。小说精彩内容概述:亮剑 民国 抗战 无系统 打满全场林征死了,林征又活了。他穿越到1924年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发小李云龙嘲讽他是一个懦夫,是只会躲避,不敢上战场杀鬼子的书呆子。而他,知道逞匹夫之勇毫无用处,一人之力,无法将鬼子消灭,无法让家国复兴,更无法在青史留名。于是,他毅然投身黄埔。一代黄埔人,半部民国史!从一期学员,到北上名将,用远超当时的战略目光带领军队杀敌,立功。从广州,到全国!从抗倭,到长津湖!从一期学员,到李云龙上司,再到开国元帅!用血与火的军功,谱写传奇,铸就毋庸置疑的红色根基!...

在线试读
他似乎抓到了什么。
林征继续开口:“我们的对手,那三个支队,他们会怎么打?”
“无非是,‘人海战术’。”
“三个方向包抄,或者正面强攻。用三倍的兵力,把我们压垮。”
“他们,是‘面’。”
“而我们,是无数个锋利的‘点’!”
“他们是僵硬的铁块,我们,就是切割铁块的钢刀!”
“他们连我们的‘主力’在哪都找不到,他们引以为傲的‘兵力优势’,将被我们分割、蚕食、彻底撕碎!”
“他们,怎么赢?”
“啪!”蒋先云的眼睛瞬间亮起!
他猛地一拍大腿,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我明白了!”
“这不是‘阵型’!这是‘战术系统’!”
“你把指挥权,下放到了最小的作战单位!在你的战术里,每一个人,都是指挥官!”
贺衷寒也停止了计算,喃喃道:“一支百人队,变成了三十三个......独立思考、独立作战的‘小怪物’......”
“太可怕了。”
陈赓长出了一口气:“林兄,理论上......无懈可击。”
“但......战场瞬息万变。他们毕竟有三倍的兵力。万一被其中一个支队死死缠住......”
林征没有再解释。
他知道,有些东西,终究要实践过后,才会被人彻底信服!
...
接下来的半个月,黄埔岛,彻底疯了。
一支队的训练场上,林征彻底贯彻了“三三制”训练。
这里,不再是单纯的队列和体能。
在林征的亲自指导下,开始了截然不同的训练。
他们不再追求蛮力,而是苦练巧劲。
练习在嘈杂的战场上,如何用手语代替呼喊;。
练习三人小组,如何交替掩护,以最少的体力、最快的速度,穿越火力封锁。
练习小队协同,如何在遭遇数倍于己的敌人时,瞬间分散、侧翼迂回、再重新集结!
半个月后,一支队的学员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眼神不再如曾经那般清澈。
多了几分锐利。
多了几分战意!
另一边。
二、三、四支队,也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
在李之龙、许向前、贺衷寒等人的带领下,他们将林征那套魔鬼训练的强度,又往上提了一成!
他们疯狂加练体能、冲锋和大规模协同!
李之龙,许向前,胡中南三人更是凑在一起,商量如何对付林征。
胡中南率先开口,“林兄绝非狂妄之人,他那‘三三制’,必有依仗。”
“宗南说的没错。”许向前表示认同。
李之龙则接过话头,“林兄确实优秀,他的战术肯定也不会差,但.....”
“在三倍的兵力面前!”
“在绝对的压制下,一切战术都是花拳绣腿!”
“我们,只要猛攻!”
“我们不需要取巧,从三面合围,用最快的速度,最狠的力量,正面压垮他!”
“我们,绝不给他任何取巧的机会!”
“要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进而赢得这场比试的胜利!”
如此这般,他人通过谈论设计,制定了详细的“围剿”计划。
三面合围!
正面强攻!
预备队跟进!
他们要用最蛮横的方式,告诉林征,什么叫兵力差距!
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
整个黄埔岛,都陷入了这场疯狂内卷之中。
何应钦也乐见其成,每天背着手,暗中观察。
他很满意,林征的‘狂妄’,是真的把黄埔这潭水,彻底搅活了!
半个月,转瞬即逝。
黄埔后山,实战对抗演习场。
这一天,全校停训,气氛肃杀。
何应钦、廖仲恺、邓演达等所有高层,悉数到场观战。
高台下,两方人马,泾渭分明。
一方,是二、三、四支队。
他们组成了三个整齐划一的方阵,军容严整,杀气腾腾!
另一方,是一支队。
他们的队列松散,以“三人”为单位,三三两两地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