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言情《暗恋听见了回响》震撼来袭,此文是作者“馒头很好”的精编之作,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霍司律林烬雪,小说中具体讲述了:【民族企业家vs文物修复师】【先婚后爱 暗恋成真 双C高干 年龄差7岁 细水长流日常甜文】霍司律一直以为,他和林烬雪的婚姻是各取所需。她安静,省心,是长辈眼中完美的联姻对象。他也一直自觉扮演模范丈夫,履行丈夫职责。只是妻子似乎过于省心:不缠他不管他边界感强得吓人。直到他无意翻出一本陈旧笔记,写满她对另一个男人长达十一年的炽热爱意。他妒火中烧,理智尽失。原来她心里早有别人,那嫁给他算什么?凑合?将就?白日,他冷语讥诮,夜里却将她箍在怀中,眸色猩红:“说,我是谁?你现在是谁的?”林烬雪泪眼朦胧:“霍司律,你混蛋!”——林烬雪有个秘密,她暗恋了霍司律整整十一年。那年秋日惊鸿一瞥,那个穿白衬衫、眉眼矜冷的男人,俯身拾起她的素描本,声音好听地念出她的名字。从此,他成了她心口抹不去的朱砂痣。这场婚姻,本以为是她一个人的困局,直到后来她发现,沦陷的,好像不止她一个。...

在线试读
“可是,科学数据表明它的老化周期和安全性是可控的……”
林烬雪试图据理力争。
“数据是死的,文物是活的!”
赵师傅提高了音量,带着明显的不悦:
“我上手摸过的丝织品,比你见过的都多!这种脆弱程度,就得用最温和、最熟悉的方法。你那什么糖什么剂,听着就不靠谱!谁知道几十年后会不会自身老化,反而毁了文物?”
部门领导李主任一直沉默地听着,此刻终于开口,试图打圆场,但话里话外的倾向性也很明显:
“好了好了,都是为了文物好。小林的方案呢,确实很有创新性,也代表了未来的方向。
不过赵老师的顾虑也非常实际,责任重大。我看……要不这样,这件龙袍还是按赵老师的方案,先用蚕丝网做局部加固试点,稳妥第一。
小林你的方案,可以先做个更详尽的、长期的模拟老化实验,等数据更充分了,我们再讨论应用到实际文物上,怎么样?”
这看似折中的方案,实则完全否定。
林烬雪唇瓣微动,最终却无声地合上。
她看着屏幕上尚未暗下去的结构图,那精密的模型此刻仿佛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落地的根基。
几位前辈已开始收拾笔记,神情是历经风浪后的淡然与笃定,那种基于漫长经验积累的权威感,无形却沉重。
王姐离座时在她身边稍作停留,语气温和,却带着前辈特有的规劝意味:
“烬雪,别多想。赵老师他们是慎重,文物修复急不得。”
她轻轻“嗯”了一声,算是回应。
待人都散去,会议室里只剩下她一人。
她没有立刻离开,而是默默关闭投影,收起自己的资料。
指尖拂过打印纸上那些清晰的数据曲线时,动作不自觉地放缓了些。
窗外,不知何时积聚的云层低垂,将天空染成一片灰白,滤掉了午后的天光。
她并非不理解前辈们的谨慎,只是那份将创新方案暂且搁置的决断,依然让心底某个角落微微发涩。
在这个以千年为计量单位的领域里,任何一点“新”的闯入,似乎都天然需要经受更漫长、更严苛的审视。
她将整理好的文件抱在胸前,那份重量,不仅仅是纸张,更是一种前路漫漫的体悟。
推动共识,有时比破解技术难题本身,更需要时间和智慧。
……
傍晚时分,林烬雪走出单位大楼,心情与此刻混沌的天光一同沉入灰蒙之中。
霍司律的车静静停在老位置,车身在路灯下泛着柔和光泽。
她拉开车门坐进副驾,带着一身冬夜的寒气。
一路上,车厢内异常安静。
霍司律敏锐地察觉到她周身笼罩的低气压,比窗外的寒意更甚。
“怎么了?”他目视前方,声音平稳滑入寂静。
林烬雪微怔,没想到自己的情绪这么容易被看穿。
她轻轻摇头,不想将工作的烦恼带给他:“没什么,就是有点累。”
他从后视镜里看了她一眼,侧脸的线条紧绷着,显然不是身体疲惫那么简单。
但他没再追问,只是将车内温度调高了些,任由沉默蔓延。
晚餐时,她也比平时更安静,筷子在碗里拨动的次数多,真正吃下去的却少。
用餐结束,她放下碗筷便准备上楼。
“烬雪。”霍司律突然叫住她。
林烬雪步伐一顿,回头。
“有没有兴趣陪我下盘棋?”
“现在?”
“现在。”
她点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