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很多现代言情,但在这里还是要提一下《七零下堂妻,被首长请进大院养崽》,这是“每日审判”写的,人物林蕙兰顾维安身上充满魅力,叫人喜欢,小说精彩内容概括:(不圣母,无CP,专注事业)1976年寒冬,林蕙兰被丈夫和亲生儿女联手赶出家门。只因丈夫的新欢是厂长侄女,能给家里带来好处。所有人都以为这个懦弱的中年主妇活不下去了,她却敲开了被下放的儿科专家顾家的大门。一个哭声,她能辨别孩子的所有需求,一个眼神,她能洞悉孩童的内心情绪。在那个信奉“棍棒教育”的年代,林蕙兰凭着一手养崽天赋,从技校家属院,到大学教授楼,再到守卫森严的部队大院,将一个个“小恶霸”、“小磨人精”培养成未来的社会栋梁。当林蕙兰坐着首长家的汽车出入京市核心大院时,前夫正被自己的选择后悔不已,亲生儿女更是沦为笑柄。林蕙兰却只是淡漠一瞥:“我的人生,与你们无关了。”...

精彩章节试读
“我想好了。”
林蕙兰的声音很稳,没有一丝颤抖,“我接受吴教授家的邀请。”
她说完,对着顾长青,深深地鞠了一躬。
“但是,我有一个条件。”
她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我虽然去吴家工作,但只要您和顾家有需要,只要石头有任何问题,我随时回来。我跟您学的本事,还没学完。我这个徒弟,不能出了师门就忘了师父。”
这番话,说得知恩图报,也说得有情有义。
顾长青的脸上,露出了真正欣慰的笑容。
他最欣赏的,就是林蕙兰身上这股清醒和懂分寸的劲儿。
“好。”
他点了点头,“你放心去,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林蕙兰向顾家正式辞职。
她没有立刻就走,而是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进行工作的交接。
她把小石头所有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饮食偏好,甚至连他喜欢什么样的玩具,被抱着时喜欢哪种姿势,都一五一十地写在了一张纸上。
她不识的字,就用自己能看懂的符号代替,然后逐条逐句地讲给张兰听。
“他每天早上六点准时醒,醒了会先哼唧,不要马上抱,让他自己躺一会儿。”
“喂奶的时候,奶瓶要这个角度,不然容易呛到。”
“他拉完臭臭,喜欢用温水洗屁股,洗完要马上涂这层紫草油,不然容易红。”
……
她交代得细致入微,像是在托付一件绝世珍宝。
张兰在一旁听着,心里五味杂陈。
她第一次发现,原来带一个孩子,背后有这么多她从未注意过的门道。
她对林蕙兰的最后一丝不服气,也在这份详尽的育儿宝典面前,烟消云散。
离别的那天,是个阴天。
林蕙兰的东西很少,只有一个小小的包袱,里面是两件换洗的衣服,那本宝贝笔记,还有一个装着她全部积蓄的铁皮饼干盒。
她收拾好东西,最后去看了看小石头。
小家伙刚睡醒,正躺在床上,自己抓着自己的小脚丫玩。
看见林蕙兰,他立刻咧开没牙的小嘴,笑了,还咿咿呀呀地伸出小手,要她抱。
林蕙兰把他抱在怀里,在他温热的小脸上,轻轻地亲了一下。
“石头,要乖乖的。”
她轻声说。
孩子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原本带笑的小脸,忽然一瘪,小嘴委屈地撇了起来,他紧紧地抓住林蕙兰的衣襟,不肯松手,喉咙里发出不安的呜咽声。
林蕙兰的心,像被一只手用力地攥了一下。
她抱着孩子,久久没有动。
最终,她还是狠下心,把孩子交到了张兰的手里。
在孩子即将爆发的哭声中,她毅然转过身,拎起包袱,快步走出了西厢房。
她不敢回头。
当她走出顾家小院,准备迎接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跳槽,开启一个全新的人生篇章时,却看到巷口处,站着一个熟悉的高大身影。
是顾维安。
他穿着一身常服,肩上背着一个军绿色的帆布包,看样子是刚从什么地方回来。
他不是应该在部队吗?
“刚结了个任务,我送你过去。”
顾维安看着她,声音还是一如既往的低沉简短,“大学校园里,路杂,不好找。”
他没有问她为什么离开,也没有说任何挽留的话,只是用最直接的行动,表达了他的态度。
林蕙兰看着他,点了点头:“麻烦你了。”
C大的家属院和部队大院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
如果说部队大院是规整、肃穆的,那么大学家属院则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书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