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镜中书”创作的《港婚日记》小说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港区大导演X内地女明星,先婚后爱,双洁】圈内皆知,关驭洲是出了名的“片场暴君”,不仅选角严格,对镜头把控更是说一不二,且因其强大的家族背景,连资方见了都得礼让三分。可就在春节前夕,港媒突然爆料,关导新戏女一号,竟是内娱空有颜值的某闵姓流量花瓶?花瓶表示:勿扰,本人无受虐倾向:)结果,打脸很快。年后,关家长辈以培养感情为由,将闵恬硬塞进关大导演的剧组。半生不熟的婚后生活,从一句台词NG七十八次开始......【拍摄日常】qnm,爱谁上谁上!饱受折磨的女主角怒摔剧本,撂挑子不干。众人倒吸一口凉气,战战兢兢看向监视器后方。关驭洲转头跟助理交代了一句,面无表情起身,迈腿朝休息棚走去。半小时,女主角眼眶泛红回到片场,乖乖捡起剧本,重新入戏。主创团面面相觑。啧,不愧是暴君,瞧把人训的。-闵恬以为,她和关驭洲的塑料婚姻,只需维持到两家合作结束,就可和平解散。直到杀青当夜,台风登陆港岛,天文台悬挂八号风球预警,雨幕撕裂的深水湾别墅里,男人滚烫呼吸抵在她颈间,声腔暗哑:“收起离婚的心思,我不同意。”PS:简介有烟雾弹,请移步正文。...

在线试读
整个下午,关导陪商董在后院下棋。
哥哥自书房出来后,就驱车离开,估计刚才在楼上,又被加塞了集团公务。
闵恬闲得无聊,在出嫁前的闺房里搜搜拣拣,检查有没有东西要带去香山府。
无意间打开抽屉,满当当的CD映入眼帘。
专辑封面上,印着五人“EC少年团”,十几年妥善保管,使得镭射盘光洁如初,依旧高清。
记忆追溯到十二岁那年。
母亲去世不久,她被诊断出分离性焦虑,以及重度抑郁症。
恰逢当时,年满十九岁的哥哥被强制送去国外留学,父亲忙于集团上市,除每晚抽出两小时陪伴,其余时间,几乎全靠心理医生和EC少年团的歌支撑她挺过最艰难孤独的治疗时光。
转眼间,十一年过去,团队虽已解散,但里面每一名成员,都相继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赛道。
比如队长韩朔。
由唱跳歌手到国际影帝,辉煌成绩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辛酸,远超想象。
可路再难,他也做到了。
一定程度而言,韩朔在闵恬的演艺道路上,起到不可忽视的励志和鞭策作用。
由此,平时尊称对方一声“韩老师”,并非出于客气,而是发自肺腑。
思绪归拢。
闵恬小心翼翼拿出专辑盒子,抱着下楼,独自去车库,将东西放入后备箱,然后再返回房间,把刚刚忘记拔钥匙的抽屉,重新锁好。
做完一切,已是下午五点。
见佣人往后院走,猜测应该快到餐点。
一小时后。
两人在商宅用过晚饭,便起身告辞,回香山府。
途中,关驭洲接到不少电话,有圈内好友,有合作方,也有家族世交。
他握着手机放在耳边,声线或温和或简洁地回应着。
闵恬在一旁漫不经心地听,偶尔扫一眼自己毫无动静的手机屏幕,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她的“朋友”,似乎屈指可数。
出乎意料。
最后一通电话,竟来自钟襄。
钟导先是寒暄几句拜年的问候语,以为关驭洲今天人在港区,便说年后找个时间,请他赏脸吃顿饭,称有事相求。
关驭洲目光落向窗外街景,气息平稳,没什么多余情绪:“钟导言重,有话不妨直说。”
听到这句,闵恬不自觉竖起耳朵。
直觉告诉她,有故事。
电话里不知说了什么,关驭洲陷入沉默。
傍晚已至,街道两边路灯亮起。斑驳光影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流转,看不清神情。
半晌,他才淡淡开口,难辨喜怒:“多谢钟导提醒,我会保护好自己的演员。”
闵恬不明所以地转过头去,却无后文。
电话挂断,车内恢复安静。
关驭洲面无表情熄掉屏幕,依然保持松弛而背脊挺直的坐姿,眸底静如止水,仿佛刚才的通话,只是同行之间寻常的人际交涉。
余光里,捕捉到关太太写满探究的眼神。
“怎么了。”视线落到她脸上,低声询问。
闵恬摇摇头:“没什么。”
当一个导演,说出‘要保护好演员’这种话,是不是证明,他值得信赖。
至少,活生生的演员,比剧本角色更重要,对么。
这是闵恬一直都在寻找的答案。
为艺术献身,究竟能牺牲到什么地步。当年的她,是否过于矫情脆弱?
-
除夕当晚,有守岁习惯。
临近八点,闵恬提前到客厅,把春晚频道打开,音量调大,看不看没关系,关键要有仪式感。
扫过空荡荡的茶几,总觉缺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