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秘图:山海经逆祀录林深毕方夜啼热门网络小说推荐_热门网络小说大荒秘图:山海经逆祀录(林深毕方夜啼) - 执笔小说 大荒秘图:山海经逆祀录林深毕方夜啼热门网络小说推荐_热门网络小说大荒秘图:山海经逆祀录(林深毕方夜啼) 大荒秘图:山海经逆祀录林深毕方夜啼热门网络小说推荐_热门网络小说大荒秘图:山海经逆祀录(林深毕方夜啼)

执笔小说

大荒秘图:山海经逆祀录林深毕方夜啼热门网络小说推荐_热门网络小说大荒秘图:山海经逆祀录(林深毕方夜啼)

现代言情《大荒秘图:山海经逆祀录》,讲述主角林深毕方夜啼的甜蜜故事,作者“碎毛”倾心编著中,主要讲述的是:故事始于大荒与星界的交界桃林——身负创世神星核印记的林深,与掌控纯净灵韵之力的涂山九尾狐相遇,两人因“双界时空失衡”缔结羁绊,从守护一方天地起步,逐渐踏上跨越千年的守护之路。初始,他们需集齐十枚时空碎片,修复被“时空混沌之主”破坏的时空平衡器,稳住双界根基;随着危机升级,宇宙边缘的“平衡之外域”苏醒,以打破平衡为目标的“失衡者”、追求绝对静止的“绝对平衡之主”接连现世,林深与九尾狐联手灵植、机械、深海等十二平衡世界,组建“宇宙平衡联盟”,以平衡之力对抗冻结宇宙的虚无能量,更在“平衡之墓”觉醒林深的“平衡之神”传承,将宇宙动态平衡推向新境。当宇宙迎来十万年共生繁华时,终极危机“混沌之外的遗忘虚无”降临——这股比宇宙更古老的力量,不破坏、不冻结,只以“遗忘”抹去一切存在印记与文明记忆。为守护宇宙的“存在”与“羁绊”,林深与九尾狐做出终极抉择:林深化作“宇宙存在本源”,以神格筑牢宇宙根基;九尾狐化作“宇宙羁绊本源”,以灵韵维系文明记忆。两人虽失却具象身影,却永远融入星光、羁绊与每个生命的灵魂,让“动态平衡”与“文明共生”成为宇宙永恒的底色。...

大荒秘图:山海经逆祀录

阅读最新章节


时光原液是大荒的“命脉”,能净化一切邪祟。金色液体落在林深身上,黑色浊气瞬间被灼烧,发出“滋滋”的声响,混沌残魂的触手虚影开始消散,凄厉的嘶吼声也渐渐减弱。

李默看着这一幕,彻底慌了。他知道,一旦混沌残魂被封印,逆祀同盟的计划就会彻底失败。他抓起地上的青铜刀,想要冲过去打断林深的封印,可身后突然传来一阵熟悉的啼鸣——是毕方!

金红色的火鸟从归墟的海面上飞来,翅膀扇动着净化之火,对着李默俯冲而下。李默想要躲避,却被青鸟灵影缠住了脚,毕方之火落在他的身上,黑色风衣瞬间燃烧,逆祀咒文在火焰中化为灰烬。

“啊——!”李默发出一声惨叫,在火中翻滚,最终化作一道黑色的烟雾,消散在归墟的海风中。

混沌残魂的最后一丝浊气也被时光原液净化,林深的身体恢复了正常,骨印的金纹重新亮起,只是纹路里多了一丝金色的时光原液,让骨印看起来更加璀璨。他缓缓睁开眼,看到九尾狐正躺在祭坛上,白色的灵韵已重新凝聚,只是脸色依旧苍白。

“九尾……”林深踉跄着走过去,扶起九尾狐,声音里满是愧疚,“对不起,让你担心了。”

九尾狐摇摇头,虚弱地笑了笑:“没事就好……混沌残魂被封印了,逆祀同盟的联络使也死了,我们……赢了?”

林深看向归墟的海底,黑色海水已恢复平静,时光原液不再涌出,裂缝也渐渐闭合。他捡起地上的四色钥匙,钥匙的光芒比之前更盛,似乎吸收了时光原液的力量。

“还没有。”林深的眼神凝重,“李默说,他只是‘联络使’,逆祀同盟还有更大的首领。而且,伏羲氏的残念告诉我,混沌残魂只是‘引子’,逆祀同盟真正的目标,是大荒中枢里的‘伏羲之魂’——也就是伏羲氏当年没被污染的‘本源魂’。”

他握紧四色钥匙,骨印突然指向归墟的东北方向——那里的海面上,出现了一道金色的光门,光门里隐约能看到一座巨大的宫殿,宫殿的顶端,飘着一面绣着伏羲八卦的旗帜。

“那是……大荒中枢的正门。”九尾狐的眼睛亮了,“四钥匙集齐,时光原液净化,伏羲氏的本源魂感应到了骨印,打开了中枢大门!”

林深抬头望向光门,心里却没有喜悦,只有一种沉重的预感——大荒中枢里,不仅有伏羲之魂,还有逆祀同盟真正的首领,以及更多他不知道的秘密。伏羲氏的分裂、混沌的封印、逆祀的起源……所有的真相,都藏在那座宫殿里。

“走吧。”林深扶起九尾狐,四色钥匙在他掌心悬浮,“去大荒中枢,找伏羲之魂,揭开所有的真相,结束这场三千年的纷争。”

九尾狐点点头,两人并肩走向金色光门。光门的光芒将他们包裹,当他们的身影消失在门后的瞬间,归墟的海面上,突然泛起一道黑色的涟漪,涟漪里,一只纯黑的青鸟正悄然注视着他们,眼睛里满是冰冷的红光——逆祀同盟的真正首领,终于要出手了。

:中枢之门,伏羲虚影

大荒中枢的正门后,是一条漫长的“时光甬道”。

甬道的墙壁由透明的水晶构成,水晶里封存着无数的时光碎片——有伏羲氏画八卦的场景,有共工怒触不周山的裂地轰鸣,有毕方鸟衔着残卷逃亡的身影,还有逆祀同盟屠杀大荒遗民的血色画面。每走一步,水晶里的碎片就会闪烁一次,对应的记忆就会钻进林深的脑海,像是在强迫他回顾大荒三千年的兴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