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结小说推荐当算法爱上你林知意陆延昭_当算法爱上你林知意陆延昭在哪看免费小说 - 执笔小说 已完结小说推荐当算法爱上你林知意陆延昭_当算法爱上你林知意陆延昭在哪看免费小说 已完结小说推荐当算法爱上你林知意陆延昭_当算法爱上你林知意陆延昭在哪看免费小说

执笔小说

已完结小说推荐当算法爱上你林知意陆延昭_当算法爱上你林知意陆延昭在哪看免费小说

经典力作《当算法爱上你》,目前爆火中!主要人物有林知意陆延昭,由作者“李冒人”独家倾力创作,故事简介如下:女主是天才算法工程师,为治愈情伤开发了一款“完美恋人”APP。当APP取得巨大成功时,她却发现,软件的核心算法,竟完全基于她刻骨铭心的前男友——那位年轻的科学院院士的行为数据。而他,正以投资方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带着看穿一切的微笑,重新走入她的生活。“你创造了一个全世界来爱我,那你自己呢?”...

当算法爱上你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我刚才……心率异常了。”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绝对零度环境的粒子,瞬间冻结了办公室里所有的声音和空气。林知意敲击键盘的手指僵在半空,大脑的运算核心仿佛遭遇了致命溢出错误,一片空白。

他……说什么?

心率异常?

那个始终以绝对理性的观测者自居,将一切情感波动都视为待分析数据的陆延昭,竟然亲口承认了自己生理指标出现了“异常”?

林知意几乎是机械地、一点点地转过头,看向声音的来源。陆延昭依旧坐在他的位置上,侧脸对着她,目光落在虚空中的某一点,眉头微蹙,像是在分析一个极其复杂的难题。他的表情是纯粹的困惑,一种遇到了超出他当前模型解释范围的现象时,才会露出的、属于科学家的那种真实的困惑。

没有表演,没有试探,只有基于客观事实的陈述。

正是这种纯粹,让林知意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心惊。

“根据我手环的实时监测数据,”陆延昭抬起左手,露出手腕上那个设计简洁但功能显然不俗的智能设备,屏幕上的心率曲线图显示着一个刚刚平复下去的明显波峰,“在刚才肢体接触发生后的三点七秒内,我的心率从静息状态的六十二次每分钟,上升至八十九次,并伴有轻微的窦性心律不齐。持续时间约十二秒。”

他用汇报实验数据的口吻,精确地描述着自己的生理反应。

然后,他终于将目光转向林知意,那双深邃的眼睛里充满了未解的疑问:“这种程度的生理唤醒,通常与紧张、兴奋或应激状态相关。但在刚才的情境下,并不存在明确的威胁源或高能耗活动。这不符合常规的生理-心理对应模型。”

他看着她,像是在向她这个“情感算法专家”请教一个技术难题:“林博士,从你的专业角度看,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林知意张了张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他能如此冷静地分析自己因她而起的心跳失常,却完全不明白这失常背后的意义?他是真的不懂,还是……他的情感认知系统,本身就存在着某种“盲区”?

一股荒谬绝伦的感觉席卷了林知意。她一直将他视为一个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观测者”,甚至是一个没有凡人情感的“AI”。可此刻,他却像一个刚刚发现自己程序里存在未知bug的初级工程师,带着纯然的困惑,向她这个“被观测对象”求助。

她之前所有的防备、反击、愤怒,在这一刻,仿佛都失去了靶心。

“我……”她的声音有些干涩,大脑艰难地重启,试图组织语言,“可能……是‘意外’。”

她引用了他们最初争论时,他提出的那个核心概念。

“意外?”陆延昭重复道,眼神里的困惑更深了,“但‘意外’本身是一个外部事件标签,它如何直接引发生理层面的显著变化?这中间必然存在未被量化的中介变量。”

他陷入了他最擅长的逻辑分析,试图拆解这个现象:“是触觉感知的特定模式?是社交情境的非常规性?还是……”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林知意脸上,带着一种近乎天真的探究,“……与你有关?”

“与你有关?”

这四个字,像最后一块拼图,咔哒一声,嵌入了林知意混乱的脑海。她忽然明白了。

陆延昭不是没有心,也不是他的心变成了算法。恰恰相反,他可能拥有着一套过于精密和理性的认知框架,这套框架将他自己的情感也视为需要被解析的外部数据。他能监测到数据的异常,却无法 intuitively(直觉地)理解这异常所代表的情感内涵。

他像一个拥有最先进传感器,却没有安装情感识别软件的机器人。

这个发现,让林知意心中的愤怒和对抗,如同退潮般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情绪——混杂着惊愕、怜悯,以及一丝……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微妙的心软。

她看着他认真求解的眼神,第一次觉得,这个看似无懈可击的男人,其实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关于自身的“未知领域”。

而她,似乎成为了唯一能接触到这个领域的人。

“我不知道。”最终,林知意避开了他直接的注视,低下头,轻声回答,“你的生理数据,只有你自己能解读。”

陆延昭沉默了。他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但似乎也并不失望,只是将这个新的“异常数据点”默默地记录在了他内心的某个研究日志里。

办公室重新安静下来。

但某种东西已经彻底改变了。那条由陆延昭亲手划下的、区分“观测者”与“被观测者”的绝对界线,因为他自身无法解释的“心率异常”,而变得模糊不清。

林知意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光标,清晰地感觉到,他们之间那套赖以维持平衡的“系统基线”,正在发生不可逆的偏移。

而他,似乎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他自己,已经成了这个实验里,最不稳定的那个变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