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现代言情《关掉老年食堂后,他们又不干了》,此文也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可见网络热度颇高!主角有启明周老,由作者“风竹”精心编写完成,简介如下:我花了三十万在村里给留守老人办公益食堂。三块钱管饱,却被退休回村的周科长实名举报,勒令关停!他打着规范的旗号,说我无证经营、消防不合格。我心灰意冷,转身投入百万,把食堂升级成高端私房菜馆,人均消费 188。曾经哭着求我开食堂的老人们,现在只能隔着栅栏闻香味。昨天,周老派他儿子来找我。我指着营业执照对他说:「看,现在够规范了吗?」善意一旦被践踏,就会穿上规则的铠甲。这个道理,他明白得太晚了。01三个月前,我的「老乡食堂」开张了。地点是村里......

免费试读
他走到打菜窗口,看了看菜品。
红烧肉炖土豆,清炒小白菜,家常豆腐,紫菜蛋花汤。
「菜品不错嘛。」他点头,话锋一转。
「不过,启明啊,食品安全头等大事。这些菜,留样了吗?」
「留样?」我一愣。
「对啊。」他耐心解释,像给下属指示。
「按规定,集体供餐每样菜品必须留样至少 125 克,冷藏保存 48 小时以上,以备查验。这是基本程序。」
我有些尴尬:「周老,咱这就是村里小食堂,没想那么复杂……」
「哎,话不能这么说。」
他表情严肃起来,「事关老人健康,再小的事也是大事。程序正义是实质正义的保障。」
他又踱着步,走到厨房门口朝里看。
王婶正忙碌,锅里热气腾腾。
「用液化气罐啊。」他皱眉。
「安全意识要加强。软管定期检查更换了吗?装燃气泄漏报警器了吗?灭火器配了几个?我看门口就一个,够用吗?符不符合消防规范?」
一连串问题问得我发懵。
我办食堂凭热情和基本卫生常识,哪想过这么多条条框框。
「还有。」他目光落在洗菜的李嫂身上。
「工作人员都办健康证了吗?工作时规范戴口罩帽子了吗?」
王婶和李嫂被看得不自在,下意识整理衣服。
周老在食堂转了一圈,最后停在院子。
他对跟着的我和几个凑过来的老人说。
「启明啊,做好事办老年人食堂的动机是好的,精神可嘉。但做法太粗放,不够规范。」
他指指食堂,语气深沉而有力。
「但为老百姓服务,不能光凭热血。要制度化,规范化,才能持久,经得起考验。你看城里单位食堂,哪个不是严格管理流程?」
几个老人跟着点头,未必全懂,但周老的身份和语气,自带不容置疑的说服力。
「周老说得对!」
「是得有个规矩。」
「还是领导想得周到。」
我心里不是滋味,勉强笑笑。
「周老提醒得对,有些地方我确实没考虑到,以后慢慢改进。」
周老拍拍我肩膀,语气缓和。
「年轻人,有这份心很难得。不要怕麻烦,把事情做规范,对大家都好。这样吧,回头我帮你捋捋,弄个章程出来。」
那一刻,我没意识到这看似好意的「捋捋」背后藏着什么风暴。
只觉得这退休老领导,可能单位管事管惯了,过于认真。
没想到,他的「认真」才刚开始。
03
周老的「捋捋」,效率极高。
没过两天,他让侄子把一份手写《关于提升「老乡食堂」规范化管理水平的若干建议》送给我。
整整五页纸,字迹工整,条理清晰。
内容包括:
成立老乡食堂管理监督小组。
周老任组长,另推荐几位「有威信」的村民代表任组员,负责日常监督、财务审核、菜单评议。
建立严格财务公开制度。
设公共账户,我的个人投入、每日收入、采购支出、人员工资,所有资金往来须经监督小组审核,每月张榜公布,接受全村监督。
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聘请有资质营养师制定标准化食谱;所有厨师须持高级健康证;建立食材采购台账和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每餐严格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