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本凉薄》是作者 “朴实的山桠”的倾心著作,郭琪江宛若是小说中的主角,内容概括:前一世,江宛若遭受了事业的失败,夫妻的背叛,闺密的背刺,亲人的凉薄。重生后她决定做一个本性凉薄的人,什么善良,无私,上进,孝顺,亲情都统统靠边站,她只想找个免费的饭票,自由自地,游手好闲,好吃好喝,无牵无挂地活着。她运气不错,重在一个读书小官之家,父亲官做得平平无奇,没有收集许多美妇在后院的爱好,没有后院的明争暗头,无需承负家族荣兴,不用扮成什么高门闺秀。。。。。爽哉!甚合吾意!避雷:故事发生在江宛若的爹入刑部大牢后,不是爽文,更不可能双洁。男主有妻,女主与人为妾,主要写她与父亲,长辈,孩子,和身边陪她嬷嬷之间的亲情故事。至于男人,她为他生儿生女,他供她吃喝不愁,都是理所应当的。她说,她从未爱过他。...
免费试读
江恒十岁那年,张氏就不肯再供他读书,江恒的父亲看着家中日子艰难便也同意了。
后来,江恒学业所花的费用,都是江宛若的外祖父顾山照提供的。
顾山照是个秀才,开了间私塾,家中略有薄产,一直供着江恒读书,后来又把女儿嫁与他。
江恒中了同进士后,当了官,江家那些人自然又热络起来。
江恒却早已寒了心,每年除了给点银子供养父亲,年节使人回去走一趟,维持表面的情分,父亲去世后,江恒对那边的人更是淡薄。
但这些年江家人却没少折腾,一会儿说家里穷,一会儿说江恒不孝,还多次拿江恒只有一个女儿说事,要给他纳妾,过继儿子。
只是江恒是官又读了这么多书,他不赞成的事情自有说法,江家人再闹也没能奈何。
得想个法子,得想个法子,假若她爹真死了,她扶棂回乡,估计要被江家人给刮一层皮下来,拿孝义、长辈之类的东西压死她,得想个办法来。
江宛若左思右想,她爹被传进京城的时候,以前那些有交往的人家生怕惹上麻烦,都与她家断了往来。
如今她爹的旧友一个都靠不上,就连她舅舅也靠不上,想靠徐家就得付出代价,但那代价太大,她付不起。
那日里,大夫上门看诊开了药之后,她跟去药店抓药,想问大夫她爹的病究竟怎么样?
大夫见她追问倒是肯说实话,说病人身体的损耗严重,如今吃药也只是多拖些日子,关键是病人心气郁结,一心求死。让她想办法开导病人,若是认识官户人家的人,帮着找名太医来诊断,再用些好药,看能不能扭转病情,如若不能就好好趁这段时间多尽孝心。
走出医馆的江宛若心悲泣的,那‘一心求死’几个字触她太深。
听到罗嬷嬷的话后,她知道江恒不会同意,但她没有想到他那么着急,急得吐血。
江恒这样的读书人,实在的读书人,最是看重恩情。徐府的救命之恩他不能出言相拒,又心知她不愿为妾不愿委屈她,便一心求死想以她守孝之名婉拒徐家。
她何德何能呢?这些年只顾自己过得痛快,在心底里从未真正尽过啥孝心,从未真正站在江恒的角度着想。
江恒对她除了宽容还是宽容,小时候她娘带逼着她学些琴棋书画之类的,只有江恒在一旁为她说话:能学多少就学多少,不强求。
她每天在街头闲逛,不学无术,江恒没皱过眉头;
哪里有好吃好喝的她都去,没有一丝闺阁姑娘的样子,江恒没皱过眉头;
她做了一堆新式衣裙不穿,浪费了许多银子,江恒还是没皱过眉头。
就连有次听一个渣男杀妻的故事,她口无遮拦,说天下男人没一个好的,她以后当姑子去。
当时江恒也只笑笑:“那当姑子可能不能想去那就去哪,不能吃香喝辣,更不能穿漂亮衣裳。虽然说可以暗地里悄悄的,到底还是不够自在。”
说好的要做一个凉薄之人呢,什么善良,无私,事业,孝顺,亲情都统统靠边站,她只要自由自在,游手好闲,好吃好喝,舒服享受的过一辈子呢。
为啥她会想落泪,还会心口发痛。
她想了许久,认定自己还是一个凉薄的人,只是还余一点点人性中未泯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