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完结小说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沈砚唐太宗)_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沈砚唐太宗)小说最新章节 - 执笔小说 热门完结小说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沈砚唐太宗)_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沈砚唐太宗)小说最新章节 热门完结小说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沈砚唐太宗)_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沈砚唐太宗)小说最新章节

执笔小说

热门完结小说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沈砚唐太宗)_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沈砚唐太宗)小说最新章节

很多朋友很喜欢《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这部现代言情风格作品,它其实是“桐二木”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内容概括:现代考古系教授沈砚,在主持唐代长乐公主墓陪葬品修复时,因触碰带有奇异纹路的鎏金铜盒,意外穿越至贞观六年的长安。彼时大唐初定,“贞观之治”的序幕正徐徐拉开,而他竟沦为长安城郊外的流民。凭借扎实的历史功底与超越时代的认知,沈砚在一次山匪劫掠中,救下了微服出行的长乐公主李丽质……...

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

在线试读


江南的月光洒在帐篷上,沈砚坐在书桌前,依旧在思念着李丽质。他知道,虽然他与李丽质相隔千里,但他们的心是紧紧相连的。只要有李丽质的支持和等待,他就有了无穷的力量,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能克服。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一定能完成江南水利工程,回到长安,与李丽质携手相伴,共赏大唐的盛世繁华。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砚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江南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在他的带领下,民夫们干劲十足,工程进展十分顺利。加固堤坝、开挖沟渠、修建水闸,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王勃也在沈砚的教导下,进步飞快,不仅诗词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还学会了很多治水的知识,成为了沈砚的得力助手。

沈砚知道,江南水利工程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有信心,有决心,一定会将这个工程建好,为江南的百姓带来幸福,为大唐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他心中最期待的,就是工程完工的那一天,他能带着李丽质,漫步在江南的烟雨之中,看遍江南的美景,尝遍江南的美食,享受属于他们的幸福时光。

江南的六月,骄阳似火,地面被晒得滚烫。扬子江沿岸的工地上,沟渠开挖工程已近半程。数万名民夫顶着烈日,挥舞着锄头、铁锹,将泥土一筐筐运走,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在地面上砸出一个个小小的湿痕,又很快被烈日蒸发。

沈砚站在沟渠旁,手持图纸,仔细核对着沟渠的宽度与深度。他身着粗布短衫,皮肤被晒得黝黑,唯有双眸依旧明亮有神。“这里的深度还差两尺,”他指着一处低洼地段,对负责施工的官员说道,“明日务必加深,否则汛期时泄洪能力会大打折扣。”

“是,沈大人!”官员连忙应道,不敢有丝毫懈怠。

王勃跟在沈砚身后,手中拿着记录册,认真地记录着每一处的施工情况。他看着眼前这条蜿蜒曲折的沟渠,从扬子江延伸至太湖,如同一条巨龙盘踞在江南大地上,心中满是惊叹:“先生,这条沟渠若是建成,不仅能在汛期泄洪,还能在旱季引水灌溉,真是一举两得啊!”

沈砚点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稻田:“江南虽多雨,但每年夏季也会出现旱情。去年此时,苏州一带便遭遇了大旱,稻田干裂,百姓颗粒无收。这条沟渠建成后,便能将扬子江的水引入稻田,缓解旱情。”

正说着,一名老农匆匆跑来,脸上满是焦急:“沈大人,不好了!北边的稻田干裂得厉害,再不下雨,今年的收成就要完了!”

沈砚心中一紧,连忙跟着老农前往北边的稻田。只见大片的稻田干裂开来,裂缝宽得能塞进手指,禾苗枯黄,奄奄一息。老农蹲在田埂上,看着自家的稻田,眼中满是绝望:“沈大人,这可怎么办啊?一家老小都指望这些稻田过日子呢!”

沈砚蹲下身子,伸手触摸着干裂的土地,眉头紧锁。他抬头望向天空,烈日当头,丝毫没有要下雨的迹象。“别急,”他站起身,对老农说道,“沟渠已经挖到北边的村落附近,明日我便让人提前开通一段,将扬子江的水引入稻田。”

“真的吗?”老农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多谢沈大人!多谢沈大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