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木正居朱祁镇为主角的现代言情《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是由网文大神“天使加百璃”所著的,文章内容一波三折,十分虐心,小说无错版梗概:又名:《开局土木堡,我百岁老大爷稳坐朝堂》《大明:我苟成首辅,天幕却向朱元璋剧透我是权臣》好消息:我叫木正居,穿越大明,六元及第,辅佐六朝,成了权倾朝野的五朝首辅兼三朝帝师。坏消息:这代皇帝是个要去土木堡当留学生的二百五。更坏的消息:我的所有骚操作,都被天幕直播给了开国太祖朱元璋!…木正居原以为这辈子就是搞搞权谋,给朱家打工赚福报,顺便享受养老生活。可惜,总有人逼他加班。他想喝茶,皇帝朱祁镇非要去土木堡“留学”。木正居只好放下茶杯,让他明白什么叫“三朝帝师的权威”木正居想赏花,天幕却直播他当年忽悠朱棣“靖难”。木正居(满脸确信):“清君侧,奉天靖难,你就是太宗!”朱棣(虎躯一震):“先生真乃神人也!”木正居想睡觉,学生于谦跑来问他为何变得冷血。木正居(白眼一翻):“孩子,不玩权术,我拿什么护你这种愣头青?”百官:“木公不出,奈苍生何!”瓦剌留学生:“太傅,救我!”天幕另一头的朱元璋看着木正居忽悠他儿子朱棣造反,气得发抖:“好你个朱老四!反了天了!不对,先给咱查!把这个木正居给咱绑来当丞相!”“谁跟咱抢,咱跟他急!”朱棣:不是,冒出个天幕剧透就算了,爹你跨时空抢人是不是有点不讲武德?!...
在线试读
答案只有一个:因为他有一个好女婿!
他默默地看了一眼身旁的朱标,又看了一眼远处的朱棣。
心中一个念头,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
咱的儿子里,谁,才是那个配得上这份天意的,真正“有德行”的人?
或者说,如果标儿正常登基,真的会比老四这个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的皇帝做的更好吗?
此刻朱元璋的心情,才刚刚从“安国公”的震撼中平复些许,天幕上的画风,便再次陡然一转。
为臣者,舍家。
为君者,舍子。
然,真正开启这场靖难序幕的,并非燕王朱棣,而是建文帝自己的一道圣旨。
画面切换。
南京,皇城,谨身殿。
年轻的建文帝朱允炆坐于御座之上,脸色苍白。
他的下方,齐泰、黄子澄等人,正唾沫横飞,神情激动。
“陛下!燕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再不剪除,必成心腹大患!”
“臣闻,燕王府私藏甲胄,招募死士,此乃谋逆之兆啊!”
“请陛下降旨,将其党羽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一声声激昂的进言,如同浪潮,拍打着朱允炆那早已摇摇欲坠的心理防线。
他被这群文臣吵得头昏脑涨,本就不是一个果决之人,此刻更是拿不定主意。
“可……可燕王毕竟是朕的亲叔叔啊……”
“陛下!”
一声暴喝,让整个大殿为之一静。
被誉为当世大儒的方孝孺,一步踏出,声色俱厉。
“天家无亲情!周公尚且要诛管、蔡,以安周室!陛下岂能因小仁而误大明江山!”
这句话,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朱允炆的脸上,最后的一丝血色也褪尽了。
他闭上双眼,“准奏。”
天幕的镜头,猛地拉近。
一张空白的圣旨,在御案之上被缓缓铺开。
朱允炆执笔,饱蘸浓墨,笔尖悬于纸上,却迟迟不敢落下。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位年轻的皇帝,在最后一刻,依旧在犹豫。
然而,方孝孺那冰冷的注视,终究是让他放弃了最后一点幻想。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燕王朱棣,不思忠君报国,反蓄谋不轨,意图谋反。”
“着令北平都指挥使张信,布政使张昺,即刻查封燕王府,将朱棣及其家眷、党羽……”
“尽数捉拿,押解进京!”
最后一个字落下。
一方硕大的,刻着“受命于天”的玉玺,被内侍高高举起。
然后,重重地,盖了下去。
咚!
而就在这一刻,天幕的画面,突然闪回到了北平。
大街上,一个身形狼狈的男人,正当街叫嚷,抢夺路人食物。
他浑身污秽,头发散乱,脸上沾满了泥浆与馊水,哪里还有半分亲王贵胄的模样。
正是装疯卖傻的燕王朱棣。
看到这一幕,奉天殿前,一片哗然。
“这……这就是未来的永乐大帝?”
“竟……竟能隐忍至此!”
百官们无不被这画面的冲击力所震撼,心中生出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
“好一个装疯卖傻的永乐大帝呐。”朱元璋扭头对着朱棣说道,语气带着几分说不清的意味。
但打趣归打趣,在看到自己儿子这副模样时,朱元璋的心,还是忍不住抽痛了一下。
造反归造反,那好歹也是他儿子啊!
然,建文帝最大的失败,并非在于削藩,而在于其致命的优柔寡断。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他既然举起了屠刀,就该一刀斩下,不留任何余地。可他偏偏在该果决时不果决,在该犹豫时,却又犯了致命的蠢。
画面再次回到南京。
宫外的消息传来,被当做质子的燕王次子朱高煦,竟在混乱中抢了一匹宝马,连夜逃出了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