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贾荀贾珍为主角的现代言情《红楼:我的签到系统能打爆蛮族》,是由网文大神“辉徳镇的郑叮叮”所著的,文章内容一波三折,十分虐心,小说无错版梗概:贾荀穿成宁国府嫡次子,被贾珍算计,觉醒签到系统获霸王体魄、吕布武艺。北境入侵,他阵斩蛮族单于,灭高句丽,异姓封王。程始、贾琏战死托付妻女,贾荀叹:汝妻女吾养之!...
精彩章节试读
凤阳阁里,欢声笑语不断,格外温馨。
傍晚时分,武英殿内,永和帝设宴为北疆凯旋的将士庆功。
京城的勋贵几乎都聚集于此,立下北疆大战头功的贾荀成了殿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然而,作为勋贵之首的贾家,无论是贾荀出身的宁国府,还是荣国府,都没有出席这场重要宴会。
一些敏锐的朝臣,已经察觉到风向的变化。
直到深夜,庆功宴结束,贾荀在亲兵护卫下离开了皇宫。
贾荀没有回宁国府,也没有去郊外的农庄,而是直奔京城东边的永兴坊。
京城一百零八坊,西城多富商,东城多权贵,北面是皇城,南面则是平民和穷人的居所。
皇宫位于北面,最为尊贵,东面次之,离皇城近,方便朝臣权贵上朝议事。
西边住的多是京都富商。
南边自然成了寻常百姓与穷苦人家的栖身之所。
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哪容得贫贱碍眼。
贾荀原本在永兴坊并无产业。
从军之前,他与贾珍做了一笔交易,宁国府的一半家产便转到了贾荀手中。
其中就包括永兴坊一座五进的大宅。
永兴坊乃显贵云集之处,宅院紧俏,并非有钱就能购得。
京都商人若敢在此置产,只怕立时遭权贵打压,难以立足。
毕竟古时商人地位卑微,纵有家财,也入不了权贵之眼。
也只有宁国府这般开国勋贵之家,才有底气在永兴坊置办五进院落作别院之用。
贾荀行至别院门前,亲兵上前叩门。
不多时,门启处走出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是宁国府的老仆焦大。
焦大侍奉宁国府三代,年岁比荣国府老太太还高。
当年宁国公贾演出征遇险,身陷重围,九死一生。
全赖焦大将他从死人堆里背出,自己忍饥挨饿,省下食物给国公;无水可饮,他便饮马尿,省下半碗清水奉与国公。
如此忠心护主,才保住贾演性命,也成就了后来宁国府的荣光。
然而这样一位忠仆,贾珍、贾蓉却容他不得。
贾敬出家后,二人对焦大百般轻贱,不顾他年迈体弱,尽派些粗重杂役给他。
忘恩负义至此,宁国府焉能不衰?
贾荀不屑贾珍父子所为,分家时特将焦大讨了过来,安置于永兴坊别院做个管事,颐养天年。
此时焦大望着眼前英气凛然的贾荀,一时心绪翻涌。
“二爷,您总算回来了。”
贾荀伸手扶住焦大,应道:
“是,回来了。你在这里一切可好?”
焦大连连点头:
“劳二爷记挂,老奴一切都好。”
“二爷快请进府。”
贾荀随焦大走入别院,直往正堂而去。
丫鬟奉茶后静立一旁,焦大也恭敬地望着贾荀。
贾荀见了,含笑说道:
“你也坐罢,年纪大了,不必拘礼。”
焦大落座,情绪难抑,不由老泪纵横。
贾荀温言问道:
“我人已回来,怎么反倒哭了?”
焦大摆手道:
“二爷,老奴是心里欢喜。”
“就像又见到当年老太爷一般。”
“这些年来,府里人只知坐享其成,不思进取。”
“这倒也罢了,还屡屡失德,让宁国府成了旁人眼中的笑话。”
“老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人微言轻,无可奈何。”
“幸得二爷在北疆奋勇杀敌,重振门楣,老太爷泉下有知,也当欣慰后继有人。”
贾荀望着眼前将一生都付与宁国府的老仆,心中亦生感慨。
焦大虽不姓贾,却事事为宁国府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