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拥兵三十万,我东北军誓死抗战!》,超级好看的现代言情,主角是杨宇霆张汉卿,是著名作者“苗云风”打造的,故事梗概:【无系统、单女主、工业基建、钢铁洪流、抗战到底、挽回遗憾】这一路,旌旗十万斩阎罗;这一路,孤军亦不负山河。这是一个关于挽回遗憾的故事……...
阅读精彩章节
他合上计划书,目光灼灼地看着钟毓灵:“怎么样,毓灵?这个项目,够不够尖端?有没有兴趣来挑更重的担子?”
钟毓灵猛地站起,胸中激荡着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他清晰而有力地回答:
“有!少帅!请您下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厂长办公室。
秋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在空气中投下光柱。
张汉卿打发走钟毓灵后,正伏案审阅着《旅改师整训章程》,听见报告声抬起头,一见来人,脸上立刻漾开笑意,把笔一搁。
“柱国!快进来!他娘的,旅改师这事,千头万绪,可有些日子没跟你好好聊聊了。”
来人正是何柱国,东北军中有名的骁将。
他早年留学东瀛陆军士官学校,专攻骑兵战术,回国后不仅仗打得好,更难得的是颇有谋略,善于总结。
后来被调去东北讲武堂担任骑兵科主任,为东北军培养了大批像刘桂五、白凤翔这样的骑兵骨干,是军中公认的既懂实战又懂教学的将才。
何柱国也笑了,军靴并拢敬了个礼,才大步走进来。
他目光习惯性地先扫过墙上那张标满了红蓝箭头的东四省地图,最后落在张汉卿脸上:“少帅,您这是励精图治。”
“我在下面听说兵工厂的机器都快被您催得冒烟了,新家伙一车一车的往外拉。”
张汉卿绕过桌子,亲热地拍了拍他的胳膊,递过一杯茶:“尝尝,新到的龙井。”
“在那边怎么样?榆关是我们通往中原的大门脸,锦城是枢纽,都不能有半点闪失。”
“少帅放心,榆关一线,弟兄们眼皮子都瞪着呢。”何柱国接过茶杯,两人在沙发上坐下。
寒暄几句后,张汉卿收敛了笑意,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递了过去。
“看看这个。我琢磨着,得给你加加担子了。”
何柱国接过,烫金的标题映入眼帘:《东北军新编骑兵第一师组建计划》。他神色一凛,坐直了身子,迅速翻看起来。
“我打算把独立骑兵第三、第四旅整合起来,编一个满编师,就驻在锦城,由你担任师长!”张汉卿的手指在地图上一指。
“这里交通便利,物资汇集,方便部队补给。”
“向西,你的骑兵沿铁路线机动,最快四个小时就能驰援榆关;向东,急行军六小时也能兵临奉天城下。”
“无论未来是应对关内变故,还是防备倭寇发难,你都是一只能随时打出去的铁拳。”
何柱国听得认真,但眉头微微皱起,问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少帅,计划是好计划。但把我部精锐骑兵调离榆关前线组建新师,那榆关防务怎么办?”
“此地若有闪失,我何柱国可就成了千古罪人。”
榆关号称天下第一关,是东北的门户,重要性不言而喻。
“考虑得好!这才是老成持重之言。”张汉卿赞许地点点头,显然早有准备,“榆关防守,不仅不会削弱,还要加强!”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精准一点:“你的老部队,独立骑兵第九旅,我会原封不动的留在榆关!”
“这五千人是我们的看家本钱,全旅装备了奉天兵工厂生产的捷克式轻机枪、日式三八步枪和60毫米迫击炮,是全军第一个练‘步骑炮协同’的试点,防守榆关核心阵地,固若金汤。”
接着,他的手指向榆关侧翼的山区:“除此之外,我会增派擅长山地防御的独立第十四旅协防,加强九门口、角山长城等侧翼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