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力作《山河怒卷:扶摇青云志》,目前爆火中!主要人物有杨一清朝堂,由作者“州来闲人”独家倾力创作,故事简介如下:架空王朝大淮江山的故事,这一部写的是王扶摇如何一步步从一个赤子一步步走向一个权臣的故事,后续还会以其他人的视角讲明这个恢宏的王朝!...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刹那间,巨大的诱惑与沉重的压力同时向王云袭来。丞相之位,是他未曾想象过能如此快触及的巅峰,是权力的极致。然而,他自知自己资历尚浅,入仕不过五年,且功名连进士都没有,仅是征辟举荐出身,难以服众。若强行登顶,必遭天下士林非议,群臣攻讦,恐相位未稳,己身先危。
但是他也不想失去这更高的权力, 那“一人之下”的滋味他已尝到,又如何能轻易放手?
电光火石间,王云已有了决断。他深吸一口气,撩袍跪倒在地,言辞恳切:“陛下信重,臣感激涕零,纵万死亦难报万一!然,丞相之位,关乎国本,非德才威望著于四海者不能服众。臣年轻识浅,功名不显,若骤登此位,恐非国家之福,亦非陛下用人之明。臣……实难担此大任!”
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至少表面如此),说出了那个早已想好的名字:“臣斗胆,愿请老师尹文先生出山!老师学贯古今,德高望重,曾三度入朝,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若得老师为相,必能稳定朝局,使陛下无后顾之忧,天下亦无不膺服!”
黄思才闻言,微微蹙眉。 他何尝不知尹文是最佳人选?但尹文年事已高,且多次辞官,心志已定,能否请动,实属未知。他凝视王云片刻,见其态度坚决,不似作伪,最终,并未多言,只是摆了摆手,语气听不出喜怒:
“既如此……那你便亲自去一趟周口,代朕恭请尹先生吧。”
“臣,遵旨!”
王云叩首领命,心中五味杂陈。有未能即刻拜相的淡淡失落,有推出老师挡箭的些微愧疚,也有借此机会再见恩师的隐隐期待,更有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深究的、延缓直面最高权力考验的放松。
于是,王云坐上了那辆前往周口的车辇。仪仗齐全,护卫森严,与他当年离家求学、入京为官时的寒酸简陋已是云泥之别。
车轮滚动,碾过官道。自庄鸿三十五年辞别老师,已经有十年光景了。 十年间,他从一个青涩学子,成长为权倾朝野的内阁次辅。近乡情怯,或许更因心中复杂的思绪,王云车驾在路上走得很慢。
一路上,他住驿站都是按照正二品的规格来,地方官员闻讯,无不早早迎候,盛宴款待。住的是驿馆最宽敞舒适的上房,用的是精致的器皿,尝的是地方特色的佳肴。再不是初次住驿站时的从八品规格了,那时他只能挤在嘈杂的大通铺,或者简陋的单间,无人问津。
不少人笑面相迎,前呼后拥,阿谀奉承之声不绝于途。“王相爷年轻有为!下官久仰相爷大名!”王云坦然受之,甚至很享受这种权力的滋味。他不再推拒那些恰到好处的“心意”,也开始习惯这种众星拱月般的待遇。权力的甘美,如同慢性毒药,在不知不觉中浸润着他的感官。
原本快马加鞭数日可达的路程,他慢慢悠悠,三日才到周口。他似乎在拖延,拖延与老师的会面,也拖延着那个关于相位、关于未来、关于内心选择的最终答案的来临。车外的秋景正好,而车内的次辅大人,心境却比这秋色更加复杂难言。
武靖元年的初秋,周口的天空依旧高远,只是风里已带上了稷黍成熟的香气。当那队彰显着正二品威仪的車驾停在宣侯府略显清寂的门前时,惊起了枝头几只雀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