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网友对小说《天幕直播一战,法国人先傻了!》非常感兴趣,作者“老张0612”侧重讲述了主人公普林西普加夫里洛身边发生的故事,概述为:当欧洲人们正摩拳擦掌准备走向战场之时,一道天幕降临了!看着天幕上那多达几百万的伤亡数字领了白羽毛,法国人先傻子了!就当英国人信心满满的时候,看到索姆河一天死的人数,英国人也乐不起来了!就当整个欧洲君主们都觉得死多少平民与自己无关之时,威廉二世、尼古拉二世发现革命来了.........
天幕直播一战,法国人先傻了!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天幕的光,惨白惨白,死死压在欧罗巴大陆的头顶。
那上面,法国人的伤亡数字——血淋淋地挂着,像一块巨大的、冰冷的墓碑。这数字带来的寒意,穿透了国界。
伦敦街头,刚下班的工人捏着皱巴巴的便士,盯着天幕上那串天文数字,手有点抖。
旁边酒馆里,几个穿着褪色旧军服的老兵,盯着天幕,眼神空洞。
他们打过布尔战争,知道子弹咬肉是什么滋味。一百一十万?
虽然旁边还有一个标注包括殖民地军队,但大不列颠人要流多少血?
这念头光想想,就让人胃里翻江倒海。
“皇家海军…能顶住吗?”有人低声问,没人能答。
丘吉尔在海军部办公室里踱步,雪茄烧到了手指都没察觉。
他看着窗外的天幕,那冰冷的数字像针一样扎着他的好战神经。
盟友流了这么多血,大英帝国,能独善其身?
代价会是多少?110万?如果战争只在英国境外,似乎还能承受!
--
圣彼得堡的冬宫,气氛比西伯利亚的冻土还硬。
沙皇尼古拉二世看着天幕上法国人的惨状,又低头看看内务部刚送来的报告——罢工、骚乱、粮食短缺。
法国盟友的血,让他本就苍白的脸更没了人色。
“上帝啊…”他喃喃着,手指神经质地绞在一起。
陆军大臣苏克霍姆利诺夫站在一旁,鹰隼般的眼神里第一次蒙上了阴影。
法国人万一顶不住,俄国就得顶上去,用斯拉夫人的血肉去填。
可填多少?天幕只给了俄国一个冰冷的“阵亡约三百万”。
陆军大臣的嘴唇哆嗦了一下,虽然俄国灰色牲口的人命不值钱,但这数字,足够把罗曼诺夫王朝的根基彻底震碎。
--
柏林,胜利的啤酒沫似乎一夜之间就消尽了。
勃兰登堡门前,人群沉默。
一个裹着头巾的主妇,死死盯着天幕上德国阵亡数字的位置——那里虽然没像法国那样详细列出伤亡,但那个“阵亡约二百八十万”像块烧红的烙铁,烫在每个人心上。
“二百八十万…二百八十万…比法国人的阵亡数字还要多一百一十万一.....”
她身边的孩子仰头问:“妈妈,那是什么意思?”
主妇猛地捂住孩子的嘴,眼泪无声地往下淌。
威廉二世站在无忧宫的阳台上,看着那片死寂的柏林,他攥紧了拳头,指节发白。
法国人的血让他兴奋过,但德国的血呢?
毛奇总参谋长的报告里,“施里芬计划”需要快速、决定性胜利。可天幕上那冰冷的二百八十万,像一盆冰水浇在“速胜”的幻想上。代价,太大了。
--
维也纳,美泉宫的阴影更深了。
斐迪南大公两日后遇刺的震惊还没散去,天幕又砸下奥匈帝国的阵亡数字——一百八十万。
皇宫里,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浑浊的眼睛里映着那冰冷的数字。
一百八十万哈布斯堡的士兵?这腐朽帝国的骨架,撑得住这样的失血吗?
街头的匈牙利人、捷克人、波兰人看着那数字,眼神复杂。
为这个老迈的帝国去死?值得吗?
康拉德总参谋长看着地图上那条漫长的东线,对付俄国,还有塞尔维亚…他第一次觉得,肩上的元帅权杖,沉重得让他喘不过气。
--
恐慌像瘟疫,沿着天幕的光线,蔓延到那些本以为能置身事外的角落。
罗马,威尼斯广场。
意大利人看着天幕上自己国家的位置——“阵亡约六十五万”。
人群炸开了锅。“六十五万?!我们和谁打?打谁需要死这么多人?!”
一个穿着体面的商人脸色煞白,对着身边的同伴吼。
同伴咽了口唾沫,眼神飘忽:“没看前面吗?法国人、德国佬死了多少?咱们…咱们要是跟着柏林和维也纳…”
话没说完,但意思都懂了。跟着中欧那两个帝国,意大利要填进去六十五万条命?这买卖,血亏!“
去他妈的同盟国!”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句,立刻引来一片嗡嗡的附和。
脱离德国阵营的念头,从未如此清晰、如此理直气壮。
至于这六十五万是不是脱离后打德奥死的?选择性遗忘。
罗马的政客们关起门,眼神闪烁。风向,彻底变了。
--
伊斯坦布尔,苏丹皇宫笼罩在不安中。
奥斯曼帝国——“阵亡约八十万”。
年轻的军官们看着这数字,拳头捏得咯咯响。
八十万!作为一个已经日暮西山的老牌帝国还有多少血可流?
天幕只给了数字,没给敌人是谁。
是北方的俄国熊?还是巴尔干的那些小狼?或者…是英法?
巨大的未知,比明确的敌人更让人恐惧。
苏丹和大维齐尔(首相)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疲惫和茫然。这浑水,还能蹚吗?
--
萨拉热窝,那间曾经充满狂热的小公寓,如今死寂得像个坟墓。
普林西普、察布里诺维奇、格拉贝日…几个人瘫坐在冰冷的地板上,眼神直勾勾地盯着天幕上塞尔维亚的位置——“阵亡约四十万”。
四十万!这个数字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普林西普的心口,把他那“名垂青史”的狂热砸得粉碎。
他刺杀斐迪南,是为了解放塞尔维亚人,不是让他们去送死!
四十万!整个塞尔维亚才多少人?这几乎是灭种!
“我…我们做了什么?”瓦索·丘布里洛维奇的声音带着哭腔,脸上最后一点稚气被巨大的恐惧取代。
英雄?他们点燃的,可能是一个吞噬整个民族的焚尸炉。
兴奋?早被冰冷的数字浇得透心凉,只剩下刺骨的寒和后怕的哆嗦。
--
索菲亚街头,保加利亚人指着天幕,一脸见了鬼的表情:“‘阵亡约十万’?我们?世界大战?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他们刚打完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元气大伤,只想喘口气。
卷入世界大战?还要死十万人?开什么玩笑!柏林和圣彼得堡的召唤,突然变得无比烫手。
--
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人也懵了。
“阵亡约三十三万?”国王卡罗尔一世看着天幕,又看看墙上的地图,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是霍亨索伦家族的,跟德皇沾亲。可三十三万罗马尼亚士兵的命…这亲戚关系,值这个价吗?
天幕没说罗马尼亚站哪边,但这数字本身,就是最恐怖的警告。
--
最懵的是欧洲的美国人。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几个美国游客张大了嘴,指着天幕:
“美利坚合众国——阵亡约十一万七千人?!”
“十一万七千?!”
“战火烧到北美了?我们跟谁打?!”
恐慌在游客中蔓延。
旁边一个日本外交官推了推眼镜,若有所思:
“所以叫世界大战…不过,”
他顿了顿,看着天幕上远东的方向,“似乎没我们大日本帝国什么事?”
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庆幸和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