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母亲的最后一杯茶》,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主要人物分别是林晚林建军,也是实力派作者“英词丽句”执笔书写的。简介如下:刚走出美术学院考场,放下画笔的那一刻,我以为长达两年的复读煎熬终于画上了句号。然而,我妈却用三条冷酷的家规,为我的新生序曲画上了一个巨大的休止符。在喧闹的考场外,我点开震动许久的手机,家族群里,我妈的头像下赫然躺着三条新消息,像是三道冰冷的法令:“1. 林晚,从今日起,你的大学学费及个人开销自行承担。”“2. 即日起,居住在家中茶馆二楼,需按月缴纳房租及水电费。”“3. 每月向家中上交5000元,作为你的生活成本及对家庭的回馈。”我叫林晚,今年二十岁,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全国顶级美术学院的招生考试。
阅读精彩章节
我浑浑噩噩地走出教授的办公室,脑子里乱成一锅粥。
那张卡我有印象。
那是我刚出生时,我妈用我收到的压岁钱给我办的“嫁妆卡”。
她说,以后我卖画的钱,还有她奖励我的钱,都会存进去,等我出嫁时,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年零零散散地存着,我估摸着里面应该有小十万块。
但是,这张卡早就被我妈注销了才对。
那是在我第一次艺考失利后,我和她爆发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一次争吵。
她骂我眼高手低,不切实际,非要走什么艺术独木桥。
我则回敬她是个不懂艺术、满身铜臭的商人。
她被我气得浑身发抖,当着我的面,从保险柜里拿出那张银行卡,咬着牙说:“你这辈子都别想嫁个好人家了!这张卡,我现在就去给你注销了!我文静的女儿,不需要嫁妆!”
她说到做到,第二天就拿了注销凭证给我看。
兜兜转转,这张卡怎么还在?里面这两百万,又是谁转进去的?最关键的是,这张本该被注销的卡,现在到底在哪里?
我拿出手机,指尖在屏幕上悬停了许久,最终还是拨通了那个我拉黑了一年多的号码。
“嘟——嘟——嘟——”
电话无人接听。
我这才猛然惊醒,一年前,她把我赶出家门,整整一年,我们音讯全无。
我们早就“母女情分已尽”了。想必,她根本不想接我的电话。
可是,我用的是新号码,她为什么也不接?
我又想起了我爸林建军在QQ上说的那句“你妈病了”,难道……是真的?
一阵莫名的恐慌攫住了我的心脏。我挂断电话,像疯了一样冲回宿舍。
我离家时,只带了一个行李箱,那是我唯一从家里带出来的东西。
除了几件衣服,我以为里面再无他物。那个被我扔在床底,积了一层薄灰的行李箱,是我十六岁生日时,我妈送我的礼物。
当时我嫌它款式老气,颜色沉闷,吵着要换一个更时尚的。
我妈却坚持说,这个箱子用料扎实,轮子顺滑,容量也大。“最重要的是,”她当时神秘地敲了敲箱子的底部,“它有隐藏的夹层,可以放重要的证件和现金,导购说这是防盗设计,很多人都看中这一点。”
我擦去箱子上的灰尘,心跳得越来越快。
箱子里面空荡荡的,我摸索着掀开底部的衬布,果然,下面是一块硬质的隔板,边缘处有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卡扣。我用力按下卡扣,隔板应声弹起,露出了一个隐藏的夹层。
这一年多来,我只把它当成一个装衣服的容器,从未检查过任何一个角落。甚至因为它是那个“狠心”的母亲送来的,我一度想把它扔掉。
我打开夹层,里面是一个文件袋。
我颤抖着手打开文件袋,里面赫然躺着一本厚厚的、烫金的房产证,一份企业法人变更的法律文件,一张银行卡,以及……一封信。
我迫不及待地展开那封信,熟悉的、带着风骨的字迹映入眼帘。字迹写得潦草而急促,似乎是在极度慌乱的状态下写就的。
“晚晚,别回家,永远别回来。”
“‘静心茶馆’和钱都拿好,别管我,就算我死了,也别回来……”
短短两行字,看得我如遭雷击。我妈到底出什么事了?什么叫她死了也别回去?
茶馆……
我翻开信封里压着的那本红色的本子,打开一看——业主一栏,清清楚楚地写着我的名字:林晚。地址,正是“静心茶馆”所在的那栋三层小楼。
我妈……她竟然把整个茶馆都过户给了我?
我爸知道吗?为了这家茶馆的绝对控制权,我爸林建军可以说是费尽了心机,甚至不惜将老家的亲戚安插进茶馆当“蛀虫”。我妈竟然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瞒天过海,把这一切都转移到了我的名下?
我跌坐在冰冷的地板上,眼泪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
我妈,她一定是出事了。
回过神来,我迅速将所有东西塞回行李箱,用最快的速度订了一张回家的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