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言情《穿成七零老太,四儿四女子孙满堂》,是作者“长乐v”独家出品的,主要人物有杨巧映陈红秀,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小说简介如下:#家长里短、发家致富#杨巧映没想到再睁开眼,她居然成了1974年的一名寡妇,芳龄53岁,招赘已婚已育,生有四子四女,子孙满堂。只是儿女多了也不都是福气,小儿子嚷嚷着要二百块给他城里的对象做彩礼。杨巧映:你上门入赘去吧,我不收女方彩礼钱!小儿子:天塌了!没多久,三女儿满脸伤带着家小回来了:我婆家欺负人啊,妈,你给我的布他们都想让我掏出来分!杨巧映:女婿啊,你想过分家没有?家穷,那就想办法挣钱吧,挖草药卖钱是老套了点,能挣钱就行。什么,我居然是穿书?我孙女是书中炮灰女配,男女主都是下乡的知青,只是男主不堪忍受下地辛苦,一边和女主亲近,一边吊着孙女让她帮忙干活,等政策松动,男女主双双回城,留下她孙女独自面对众多流言蜚语,草草嫁了个家暴男。莫欺少年穷啊小伙子,这宝安县现在是个穷沟沟,再过几年,这里就会成为改革开放前沿,寸土寸金,未来他们什么都不干,拆迁户跟包租婆都在向他们招手。不过,来都来了,大富大贵不指望,小富还是要争取的,她年纪大了,早富早享受,所以大队长,我问问你,想不想办集体产业,到年底能给大家多分点猪肉。大队长嘴巴咧到耳后根:这可不单单是多分猪肉啊,你说,接下来怎么干,我们都听你的!...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她差点都要以为是城里人才会干离婚这种事,后来才回过神来,大家都能离婚,就是打一架就离婚是不是太夸张了,好歹也要打个几架再说离吧?
但婚都离了,各自都嫁娶了,她这隔了房的婶子有什么好说的,难道还能让他们各自离婚重新再一起啊?况且再怎么说也是姓杨的,她也有女儿,肯定要站杨家这边。
周水霞不是没挨过周水冬的打,她立刻转移话题:“姐,我是来报喜的,我儿子,你外甥他定亲了,刚定下,年底结婚。”说着她还有些不甘。
这个儿媳妇她不是很满意,觉得儿子能找到更好的,但儿子点头了,家里当家的也说行,她没法反对。
周水冬脸上这才好看了些:“定了哪家的,我认识吗?”
周水霞:“你应该不认识,我们那边大队的,姐,你外甥结婚,你拿什么当贺礼啊?你外甥缺两套新衣服。”
周水冬翻了个白眼:“谁不缺,我也缺呢,谁能给我?”
周水霞:“你肯定有,你都给二丫三丫做新衣服了,丫头片子,穿什么新衣服,不如给她们哥结婚用,姐,我求你了,你外甥就结这一次婚,人生大事啊。”
周水冬定定看了周水霞几秒:“你当我傻呢?”
她要说借,她可能会犹豫一下,她这是要,自己又不是冤大头:“我家六福还在捡他哥哥姐姐的衣服穿,我要是还有,肯定给我儿子也做衣服了。”
周水霞知道错了:“姐,你是我亲姐啊,你没有,你婆婆那没有吗,你帮我开口借一些行吗?我以后还你。”
周水冬为难:“三妹,不是我不帮你,我婆婆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人。”
周水霞赔笑:“这不是有姐姐你吗,你帮我啊,你嫁到杨家这么多年,勤勤恳恳为杨家生儿育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你开口借点布,你婆婆不会那么小气的。”
说着,她压低了声音:“你婆婆家底候着呢,你不会多争取,以后就便宜别人了。”
她至今对大丫被送去学裁缝的事耿耿于怀。
大丫是多好的儿媳妇人选啊,她进门了,肯定会听她的话,杨家的家底还厚,时不时回去打打秋风,一家人都能受益,结果她去学艺了,说这两年不结婚,自己儿子总不能干等她两年。
周水冬眉眼沉了下来:“是啊,婆婆她偏心,之前偏心老八,现在偏心老大家的,有点什么好吃的,老大那两个孙儿吃的最多。”
她吃亏就吃亏在儿子来的太晚了,等六福的儿子出生还要十来年,到那时候,老大的重孙也差不多要出世了。
也不知道老太太能不能抗到那时候。
应该可以吧,看她身体还挺好。
周水霞点头如蒜:“对啊,你要想办法多占点啊,姐,你就没想过分家?分家了,就能自己当家做主了。”
周水冬一下子清醒了:“我不想!”
她确实有想过分家,但是晚上两口子一说,男人的一句话点醒了她:“分家了我妈肯定跟着老大,到时候老二的好东西就给老大了,你乐意?”
她当然不乐意了!
周水霞有些傻眼,还有不想分家自己当家做主的媳妇?你是不是傻?
周水冬:“你才傻,我婆婆能干,我乐意。”家里卖草药这事瞒的紧,没传出去。
每次妈去卖钱了,就给挖草药的人分一点零花,还会带一些好吃的回来加餐,虽然不知道妈到底卖了多少钱,肯定是有赚的,妈手里不知道攒了多少钱,分家了,这钱就不会分给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