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古代言情《穿成七零老太,四儿四女子孙满堂》,男女主角杨巧映陈红秀身边发生的故事精彩纷呈,非常值得一读,作者“长乐v”所著,主要讲述的是:#家长里短、发家致富#杨巧映没想到再睁开眼,她居然成了1974年的一名寡妇,芳龄53岁,招赘已婚已育,生有四子四女,子孙满堂。只是儿女多了也不都是福气,小儿子嚷嚷着要二百块给他城里的对象做彩礼。杨巧映:你上门入赘去吧,我不收女方彩礼钱!小儿子:天塌了!没多久,三女儿满脸伤带着家小回来了:我婆家欺负人啊,妈,你给我的布他们都想让我掏出来分!杨巧映:女婿啊,你想过分家没有?家穷,那就想办法挣钱吧,挖草药卖钱是老套了点,能挣钱就行。什么,我居然是穿书?我孙女是书中炮灰女配,男女主都是下乡的知青,只是男主不堪忍受下地辛苦,一边和女主亲近,一边吊着孙女让她帮忙干活,等政策松动,男女主双双回城,留下她孙女独自面对众多流言蜚语,草草嫁了个家暴男。莫欺少年穷啊小伙子,这宝安县现在是个穷沟沟,再过几年,这里就会成为改革开放前沿,寸土寸金,未来他们什么都不干,拆迁户跟包租婆都在向他们招手。不过,来都来了,大富大贵不指望,小富还是要争取的,她年纪大了,早富早享受,所以大队长,我问问你,想不想办集体产业,到年底能给大家多分点猪肉。大队长嘴巴咧到耳后根:这可不单单是多分猪肉啊,你说,接下来怎么干,我们都听你的!...

精彩章节试读
下乡这事,太看运气了,有些人下乡的地方知青不死也要脱层皮,还不如让宋爱民回她娘家这边,就算自己娘家不照料,民风也不至于让他吃大亏。
“除了这一点,我也是想着借这个机会回来一趟。”她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我上个月没来,我之前每个月都准时的,要是又有了,我一定要留下这个孩子。”她发现的时候,一点端倪都没往外露,就怕被有心人知道了,又要出什么意外。
杨巧映哪里还能安心干活,立刻把人拉起来去找小队长请假:“你不早说,走,我们去卫生院找大夫看看。”
杨五兰被她这举动吓了一跳:“妈,不着急,等午休再去也不迟。”
杨巧映:“也不缺这点工分了,走,我就不信你不想确认。”
杨五兰当然想确认,不再说别的话,母女两个匆匆去公社找刘大夫,在他这里得到了准确的答复:“恭喜这位女同志,你有了,两个多月,要注意不要劳累……”
后面的话杨五兰都没听清,她摸着自己的小腹,眼泪一滴滴往下掉。
她真的又有了!
她的孩子回来找她了!
是她不好,之前没有保护好他们,这回她一定要平安把他生下来!
杨巧映看女儿顾不上别的了,就自己问她现在的身体如何,需不需要吃药,要注意什么,怕记不住,还拿纸笔记了下来。
好在,她的身体没什么问题,只是这段时间奔波太累,吃两剂安胎药就可以了。
杨五兰又痛痛快快哭了一场,跟之前哭的不一样,她现在心结已经打开了,虽然是在哭,但她是喜悦的。
杨巧映也能理解她。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不结婚不生孩子就是异类,别说现在了,就是再过几十年不结婚不生孩子也要被说嘴,现在的压力只会更大,她嫁过去当后妈,前头的四个孩子三个靠不住,男人也偏向自己亲生的儿女,她要没有自己的孩子,等她男人去了,她日子不会好过的。
等杨五兰发泄的差不多了,杨巧映才开口劝道:“别哭了,你要好好保重身体,生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你还要写信寄给孩子爸爸,告诉他这好消息,还要告诉他,你身体弱,不方便远行,就在娘家长住,他那边儿媳都进门了,最小的儿子也上学了,不需要你照顾也能好好生活。”
这是个转移注意力的好方法,杨五兰觉得有理:“我还要跟他再拿一笔生活费,我在娘家住不能白吃白喝。”
去了邮局一趟,把这信寄出去了,杨五兰放下心头一块大石,她知道,老宋对她有愧,也想再要孩子,现在自己又有了,他会高兴的。
如今的杨五兰,眉宇间的郁气消散,整个人看上去更精神了,看着也更贴合她本来的年纪。
她本来也是好看的,不然也不能高嫁,现在恢复了精神之后,路过好几个人都多看了她几眼。
“妈,二哥现在在上班吧,我们去他厂门口让人帮忙传个话,让他有空了回家来。”
倒是不急,因为她最起码要在娘家住一年。
“妈,本来我想着回来刚好中秋,结果路上火车出了点意外,延误了,妈,我给你带了不少好东西,还有这钱,五十,是你女婿给的,指望你能照顾照顾爱民,这五十,是我孝敬你的。”
杨巧映有些吃惊:“这么多?女婿真的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