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李世民:选你当官,你怎么邪修啊》,此书充满了励志精神,主要人物分别是李谟李世民,也是实力派作者“签签在上”执笔书写的。简介如下:(爽文,爆笑,邪修,轻松,古代,历史)李谟穿越到大唐贞观元年,成为曹国公李勣的儿子,适时李世民励精图治,但朝廷人手不足,降旨让文武百官的儿子,全部去吏部接受长孙无忌考核,通过者即刻授官。李谟去了吏部,由于李勣得罪过长孙无忌,一到吏部,他果然遭到刁难。看着长孙无忌那张满是冷笑的脸,李谟知道,正经办法不可取,那就只能另辟蹊径,走邪修路子!李世民:“什么?长孙无忌差点见他太奶?李谟干的?传他过来!”李谟:“今天就让你知道,正统为什么干不过邪修!”见识到李谟的骚操作,李世民发现自己也快见到太奶了。...

在线试读
李承乾的这番回应,同样也是在表明态度。
李世民现在看似在询问他,要不要让李承乾代李谟去国子监教书。
实则是在问他,是不是已经想好,要站在太子这边。
李勣看了一眼目光带着渴望望向这边的李承乾,显然,李承乾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等待他的答复。
李勣抿着嘴唇,对着李世民拱了拱手,说道:“臣请陛下乾纲独断。”
李世民挑了挑眉头,意思是让他自己看着办。
不愧是趋避利害明哲保身的专家......李谟并不意外李勣这样的回答。
兵部当中,他这个征战沙场多年,立下赫赫战功的曹国公,最是年轻。
等到现任兵部尚书李靖老迈之后,他李勣,便是兵部尚书。
所以,他的态度,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未来的兵部。
他要是这么早的站队,就不是李勣了。
李承乾并不失望,相反,他还高看了一眼李勣,毕竟,这个时候站他这边,必然会引起父皇的猜忌。
“那好,朕就自己决定。”
李世民微微颔首,转头看着李承乾,说道:“承乾,明日,你就去国子监,教导那些监生数字与算学之法。”
李承乾头一次被李世民委以重任,激动道:“儿臣遵旨!儿臣一定好好干!”
说完,他眼带渴望道:“父皇,是不是该授他官了?”
李世民思索起来,经过今天的考核,他看出来,李谟是个合适的教书夫子,他心里觉得,如果由李谟来教李承乾,或许李承乾能一改从前的不务正业,当个合格的储君。
这也是他为什么执意要让李谟去国子监当职。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名正言顺的去东宫当李承乾的老师。
但是,李谟不干!
那就迂回一下,先给他一个实务官当当,回头再给他弄到国子监去......李世民思索起来,该给他个什么实务官的好。
李承乾见他迟迟不吭声,以为他要反悔,不由焦急,脱口而出道:
“父皇,您刚才说要授予李谟正五品上的官职,正五品上的官职之中,有一个官职,儿臣觉得甚好,那就是谏议大夫!”
“儿臣觉得,李谟当谏议大夫,最合适不过!”
李勣闻言,心头一震。
谏议大夫?!
要知道,眼下大唐的朝堂上,只有一个谏议大夫,那就是魏征。
让李谟当谏议大夫,就意味着让李谟与魏征平起平坐。
对李勣来说,这个官职,不是不好,而是太好,好到叫人感觉不是真的。
李承乾此时目带渴望看着李世民,谏议大夫,是天子近臣,李谟若是当上这个官,如果父皇要责备他,李谟就可以在旁替自己说话,光是想想,他就觉得如虎添翼。
让我当谏议大夫......李谟也有些意外,这不是去跟魏征当僚友吗。
谏议大夫,是个谏官。
与御史大夫所领的御史台有些相似,但仔细辨析起来,完全不同。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谏议大夫,是孤臣。
御史台的御史大夫,身边还有一众御史僚属。
其次,是谏议大夫不监察百官。
谏议大夫主要负责对皇帝的言行进行劝谏和建议。
谏议大夫可以针对国策、朝政得失,提出看法和意见。
而御史大夫,领着一众御史,主要负责监察百官,对文武百官的违法行为,进行弹劾和纠察。
和御史相比,谏议大夫权力更大。
因为谏议大夫有权参与御前会议、宰相议事,并且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