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删减版本的古代言情《穿越娇宠俏夫郎》,成功收获了一大批的读者们关注,故事的原创作者叫做南初有妤,非常的具有实力,主角沈权洛霞峰。简要概述:穿越那夜,暴雨倾盆。二十一世纪名校最年轻的教授转眼成了三次落第的寒门书生。看着祖父和父亲在码头被麻袋磨红的肩膀,三个弟弟饿得发绿的眼睛,都在逼着他面对现实。可当朝律法森严,商籍子弟不得科举,唯有金榜题名才能改写全族命运。从县试案首到金銮殿钦点状元,沈时砚踩着世族门阀惊愕的目光青云直上。却无人知晓,那日初见顾家小公子,少年拿着糖糕冲他笑,眼尾朱砂痣灼得他心口发烫。“世人都说你沈首辅娶我是为了顾家的金山?”顾清秋赤足踩在紫檀案几上,看着当朝最年轻的阁老俯身替他穿鞋:“昨儿那户部侍郎又弹劾我奢靡无度,明日你便用他的折子垫螃蟹罢。”朝野哗然中,权倾朝野的首辅大人却将弹劾奏章折成纸鸢,在花园陪夫人放了个尽兴。世族贵女哥儿都等看这商贾之子终被休弃的笑话,却只等到沈时砚亲手为夫人制糖、雕玉簪,将人宠成庆国最跋扈的首辅夫郎。当后世之人翻开《庆史·沈相列传》,只见首页朱批:吾妻清秋,性嗜甜,畏寒,最爱西府海棠——沈时砚。...

阅读最新章节
“小二,劳问附近可有书铺?”沈时砚搁下筷子,见那灰衫伙计正拎着铜壶添水。
小二擦着桌子的手顿了顿,将抹布往肩头一搭,笑道:“客官算是问着了!出了店门左转,沿着青石板路往东走半里地,街角那‘三昧书屋’可是凌州顶有名的。甭管是经史子集还是科举策论,您要找的书啊,准保在那儿能寻着。”
“三昧书屋……”沈时砚默念两遍,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碗沿。这店名让他心头微动——记得宋人李淑曾论“读书三昧”,不知为何,竟让他想起前世大学旁的那家“三味书屋”,虽此“三昧”非彼“三味”,却总觉得这店名带着些跨越时空的巧合。
沈时砚礼貌地向小二道了谢,转头对沈父说:“爹,我待会儿去书屋瞧瞧,您吃完了便在这附近走走,或是回房歇息也成。”
“你自去便是,我吃完了得回屋把昨儿没收拾完的东西归置归置,好些物件还没来得及拿出来。”沈父应喝完最后一口粥道。
向沈父告了别,沈时砚沿着青石板路往东走。晨雾尚未散尽,天空依旧灰蒙蒙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潮湿味。
街角的槐树正落着淅淅树叶,忽听得前头传来清脆的铜铃声——抬头见枣木匾额上“三昧书屋”四字笔锋苍劲,金箔在晨光里微微发亮。
两侧柱子上分别写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分明是赵恒的诗句。
门框旁斜倚着块柳木牌,上面小楷写着“代客抄书精裱古籍”,落款处盖着朱砂印章“秋霜主人”。
推门而入的刹那,松烟墨香裹着果木炭燃烧的气息扑面而来。
堂中胡桃木书架层层叠叠,从经籍注疏到稗官野史皆有陈列,临窗处设着两张酸枝木书桌,镇纸下压着半幅未写完的《论语》抄本,狼毫笔搁在青瓷笔洗里,墨汁尚有余温。
穿堂风过,檐角铜铃叮咚作响,倒比昨日客栈里的更添几分清越。
沈时砚慢穿行其中,指尖划过泛黄的书页,忽然在某格书架前顿住——那排书脊上,竟整齐码着《庆律疏议》《庆刑统》,甚至还有一本用素白封皮裹着的《科举程墨》,封角处赫然印着拇指盖大小的朱印,端端正正写着“顾氏藏书”四字。
手指在封皮上轻轻摩挲。这方正的宋体字,这书屋莫非与大庆的首富顾家有所关联?
沈时砚暗自摇头,将漫想收回。纵是这书屋有些蹊跷,或真有同道中人,于他而言也不过是萍水相逢。
自己终究是个连秀才功名都未挣得的寒门士子,当下最紧要的还是安心备考——念及此,他整了整衣摆,缓步走到柜台前。
他缓步踱至雕花梨木柜台前,指尖轻叩台面。语声温和,带着书生特有的清润:“掌柜的,可有余下的往年府试墨卷?”
正在拨弄算盘的瘦高掌柜抬眼,见眼前之人生得面如冠玉,眉峰微蹙间尽是书生的端方,便堆起笑来:“小郎君果真是好眼光,小店正巧收了去年府试头名的三场策论真迹,连主考官朱笔圈点都在卷上——”话到此处故意顿住,拇指与食指搓了搓,“五两银子一份,童叟无欺。”
沈时砚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玉佩绳结,目光在掌柜胸前那串赤金算盘上掠过——这掌柜是个精明生意人。
他唇畔仍含着温雅笑意,语气却多了几分审慎:“掌柜的这话,倒让在下想起去年在州府书肆,掌柜的也是这般说“独家孤本”呢。”话音未落,便见对方笑容一滞,眼底闪过几分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