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明争暗斗,他可是一流高手》,是作者大大“开心果打怪兽”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陈捷陈兵。小说精彩内容概述:平凡的他杀进职场修罗场!无系统、不傻白,看他在高手如云的职场里,靠着稳扎稳打的博弈智慧,一路披荆斩棘登顶权力巅峰!他的每一次升职都藏着惊心动魄的布局!这不是无脑职场爽文,是真实的职场智慧交锋现场,看他如何在层层职场关卡中脱颖而出,书写属于自己的职场权力传奇!...

阅读精彩章节
他环视了一圈周围那些正襟危坐、神情凝重的竞争者们,心中没有丝毫波澜。
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决定命运的龙门之跃。
而在陈捷看来,这不过是他重返牌桌前的一场资格认证考试。
发卷铃声响起。
试卷分为两部分,上午是《申论》,下午是《策论》。
陈捷拿到申论试卷,目光扫过,第一道大题的材料,正是关于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以及国家为此推出的四万亿投资计划。
问题是: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危”与“机”的辩证关系的理解,并就如何“化危为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出对策建议。
这是一个宏大而开放的题目,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题目。
在2008年底这个时间点,绝大多数人对四万亿计划的看法,还停留在“强心针”、“救市良药”的层面,普遍持肯定和赞扬的态度。
一个普通考生,大概率会顺着这个思路,大谈特谈这项政策如何力挽狂澜,如何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但陈捷,却从这个题目背后,看到了更深层次的,来自未来的拷问。
他清楚地记得,四万亿计划在短期内确实稳住了经济大盘,但也为未来十年的产能过剩、地方债务风险、房价飙升等一系列问题,埋下了深远伏笔。
这是一个典型的,用短期猛药,换取长期隐患的案例。
如果他按照未来的后见之明,去全盘否定这项政策,那无疑会显得自己政治不成熟,否定了中央在当时做出的重大决策。
但如果他一味唱赞歌,又会显得自己思想肤浅,缺乏批判性思维。
这其中的分寸,极难把握。
陈捷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这道题,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陈捷提笔,在稿纸上写下标题——《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战略定力驾驭经济发展的“时”与“势”》。
标题起得四平八稳,充满了官样文章的韵味,但内里,却暗藏机锋。
在文章开头,他首先旗帜鲜明地肯定了四万亿计划的必要性和及时性,将其定义为“在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举,展现了党和国家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卓越领导力和非凡魄力”。
这是政治正确,是必须表明的态度。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引用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古语,指出任何一项宏大政策,都必然是利弊共生,关键在于如何兴利除弊。
在分析“利”的部分,陈捷没有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将其上升到战略高度,认为这项计划不仅稳住了经济,更重要的是,为我国争取到了一个宝贵的战略缓冲期,让我们有时间在全球经济格局的剧变中,重新思考和布局自己的位置。
而在分析“弊”的部分,他更是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预见性。
陈捷没有直接说这项政策会导致产能过剩和地方债问题,而是用一种非常委婉和学术化的语言,提出了三个“需要警惕的倾向”。
警惕“投资依赖”的倾向,避免重走粗放式增长的老路,必须将投资的重点,从传统的铁公基,逐步转向能够引领未来的新基建。
比如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
警惕“政府越位”的倾向,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尊重市场规律,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留出足够生存和发展空间,激发市场内生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