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叫做《误嫁竹马后,才发现他是蓄谋已久》,是作者“景风十一”写的小说,主角是黎栀时宴洲。本书精彩片段:黎栀暗恋竹马时宴洲九年,从不敢说出口。直到两人在订婚宴上重逢,迅速闪婚。她以为是命运眷顾,却不知是他的蓄谋已久。婚后某天,时宴洲发现她心口的纹身。以为那是别人的名字,每次亲吻都带着惩罚:“这里,只能刻我的名字。”他失忆忘记一切,却在本能中依旧将她搂入怀中:“别哭,老公抱抱。”直到黎栀收拾书房,才发现他珍藏多年的秘密——她所有出版的书都被翻到烂熟,扉页上是他的笔迹:“你笔下所有圆满的结局,都是我为你铺好的路。”“黎栀,这次换我来暗恋你。”...

误嫁竹马后,才发现他是蓄谋已久 精彩章节试读
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点。
她渴望圆满,渴望自己也得偿所愿,所以给小说中的每一对情侣一个圆满的结局。
即使跨越千山万水,即使磨难重重,她都给了每一个人圆满。
笔下的文字,书中的人物,在平行时空得偿所愿。
写作是铭记的方式,也是发泄的窗口。
大学写毕业论文时,她的毕业论文与其他同学截然相反。
论文指导老师说,不要写作者和作品的联系,因为你不是作者,没法用有力的证据证明其中的关系。
水中漂浮的舟能载人航行,也有覆水倾舟之危险。
劝说她放弃这个选题,避免在答辩时期被pass掉。
可她还是写了一篇有关作者和作品关联性的论文。
她觉得作者和她笔下的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者之所以写作,无非这三点。
一、少年不得之物。
二、埋藏心底的秘密。
三、那些期许和愿景。
通过作者的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作者。
当时毕业答辩时,老师质问她,你怎么从作品中知晓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作者亲口这么说了吗?
一名老师问完,其他几位老师也接着反问她。
面对老师犀利的提问,黎栀并未慌乱,条理清晰的回应老师的问题。
她说,“虽然作者没有这么说,但是作者和作品分不开,作品诞生于作者笔下,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作者的想法,如果作品不能反应作者的态度,那么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做阅读理解?古代的诗人为何要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又为何要分析诗句猜测诗人的所表达的情感呢。”
她始终认为,作品与作者息息相关。
尤其是作为一名作者,她比常人更能理解这其中的缘由。
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它代表了承载着作者本人的思想,亦或是理想。
最终,坚持自己的想法,最终写下来她的毕业论文。
这一篇论文,也成为了当年的优秀毕业论文。
然而。
她也有过同样的勇敢。
青春中最勇敢的篇章。
——嫁给他。
至今她都无法忘却那一天。
她的爸妈让她嫁给时宴洲,听到这话的那一刻,黎栀的脑海仿佛宕机了一般,久久都没有回过神。
可回过神之后,黎栀毅然决然的答应下来。
因为她清楚的知道,这或许是她最后的机会。
她真的想要试一试。
她曾经以为,他们再无可能。
拼尽全力想要忘却他,为了忘掉心中的那个他。
她独自一人去了国外留学,留学的那几年,她吃了很多苦,人也变坚强很多。
当时她的爸爸妈妈很不解,为什么她会突然决定出国留学。
其实,她就是想换一个环境,试着忘记心底的那个人。
同时,她也想要试试,靠自己能不能活出另外一番天地。
她一个人在国外待了三年,她以为自己忘了他。
可当他再一次出现在她的眼前,花了三年时间建筑起来的城池营垒,竟轰然倒塌。
每次听到他的一点点消息,她的心总会忍不住去倾听。
她告诉自己。
该忘记了。
该翻篇了。
可翻篇了吗?
这一页早已翻不过。
心里早已关山难越。
岁月的痕迹,大雨也洗刷不了。
哪怕寒冬,也没能冰冷她的心。
凛冬的苏格兰,忽然春意盎然。
阴晴不定的天,变得春风和煦。
她明白他还是永不落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