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赵德柱是古代言情《东方红!农工复兴》中出场的关键人物,“无情的码字机”是该书原创作者,环环相扣的剧情主要讲述的是:清北机械天才张扬,一朝穿越至90年代,竟成了濒临破产的东方红机械厂一名普通员工。面对欠薪半年、订单断绝的绝境,他毅然激活军工研发系统,立下豪言:“我要当厂长!”三月为期,订单翻十倍!老厂长赵德柱破釜沉舟:“准!”于是,全厂上下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位新厂长——给拖拉机装上履带,塞进1500马力涡轮增压发动机,甚至……焊上了炮管。“厂长,您确定这还是拖拉机?”“咱们不是农机厂吗,怎么开始造坦克了?!”...

在线试读
“没错,150匹马力已经是大型拖拉机的极限了,”另一位参展商嘲讽道,“你们这完全是工程师不小心多打了个零吧?是不是想要通过夸大数据来吸引眼球?”
周围的笑声越来越大,
然而,张扬却依然不急不躁,脸上没有一丝波动,依旧保持着淡定的微笑。
他用一种冷静的语气反问道:“哦?东门子机械公司?那我倒要看看,像你们这样实力强大的公司,是怎么定义‘虚标’这个词的。
有本事试试???”
展馆主通道,人潮汹涌。聚光灯在高处扫过,镁光映得各家展台锃亮。
就在东方红机械的展区外缘,
穿着深灰色定制西装的男子慢步走来,胸牌上“东门子机械·区域项目负责人”几个字干净利落。
他微微一笑,开口不紧不慢:
“张先生,对吧?你们这台车子数据挺……有个性。想怎么‘试试’?”
他语气礼貌,尾音却藏着针。声音一落,周围几家展商代表也凑了过来,围成半弧。
“东门子的技术可不是盖的。”有人压低声线,却刻意让旁人能听见,“你看人家电控、液压、传动,哪一块不是行内标杆?”
“不过话说回来,东方红这台造型确实挺猛的。”
另一个人眯眼打量,“履带底盘、加强梁、外壳线条……第一眼就很‘硬核’。”
“造型强不代表能干活。”有参展商摊手,“核心技术才是根,尤其发动机、传动、热管理那几块。
没有底子,外表再吓人也只是摆设。”
“华夏的基础工业加速是事实,可从时间上看,也就这几年。”
有人轻声叹气,“发动机的全栈掌握度,真要撑到这么高的指标?我还是存疑。”
“对,不是质疑谁,是数据得落地。”靠近的媒体人低声记录,“整机1500马力?当真?”
“再说了,抛开马力,扭矩曲线、稳定性、油耗、寿命、极限工况表现——哪一样不得技术的积累,
一刀切的参数最容易被质疑。”
话头像风,句句都绕不过“技术门槛”四个字。
张扬听得仔细,神情却没有一丝起伏。他忽然抬步向那名东门子负责人,笑意淡而克制:
“请教,您贵姓?负责哪条产品线?”
“姓韩,韩哲。”对方点点头,“重工事业部,区域项目。”
“韩先生好。”张扬点头,“既然谈‘试试’,那就来个最直观的。”
韩哲挑了挑眉:“直说。怎么比?”
“比马力。”张扬淡淡道。
四周嗡的一声——最单刀直入的比法,偏偏也是最难耍花招的比法。
“比马力?您是打算上台架?”韩哲指了指远处的公共测试区,“这里有简易台架,但精度一般。真要比,最好去外场。”
张扬摇头:“不上台架。麻烦,慢。我们赶时间。”
“那您想?”韩哲笑意加深。
张扬抬起手,食指朝展馆后侧的露天试演场一划:“拉力直测。挂同款拖链,直接对拉,谁被拉爆,算谁输。”
“这倒也……公平。”周围有技术人员点头,
“这是真干起来了啊!!!”
“可要怎么比?”有人追问。
张扬嘴角一歪,话锋陡转:
“我一台,你们十台。”
空气像突然被抽走。半秒的寂静里,所有目光在他脸上定住。
“……什么?”韩哲以为自己听错了。
张扬把展板上那行“峰值1500hp”的标注轻轻拍了一下,
语气平平:“不是有人说我们数据虚高十倍吗?那就按十倍来算。你们十台并联,我一台单独。拉同10台,看谁先爆缸。”
四周议论声瞬间炸开:
“疯了吗?一台对十台?”
“这像是在蹭热度啊……”
“就算人家是中马力段,十台叠加的拉力也不是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