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穿越古代,我培养了十万吕布》,现已完本,主角是赵军石塬,由作者“三拳两脚”书写完成,文章简述:我通宵玩游戏后突然晕厥,再次睁眼竟魂穿到战乱频发的异界古代,成了边关一名瘦弱的乡勇。刚被同伴匆忙拽到校场,就得知敌军数十万大军压境,我们这些乡勇要即刻协助守城。作为炮灰中的炮灰,没武器没抚恤,战死也无人问津。将领以军法相逼,又以功名利诱,断了我们的退路。看着城外黑压压的敌军,我深知唯有拼命一战,才有活下去的可能,于是只能强压恐惧,准备迎接生死考验。...
阅读最新章节
且由于中间的梯子像楼梯,踏板宽厚,士兵完全可以像跑步上楼梯一样,直接跑着冲上城头。
不仅效率更高,顶端如果是平实木板的话,守城士兵很难将滚木礌石举着放上去,也能避免被滚木礌石直接砸中。
且中间的梯子都比较宽,可以同时让2-3名士兵奔跑,有些还会在梯子两边安装扶手,避免士兵掉下去。
且这些云梯的材质,一般都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火攻。
可以说,这样一部攻城云梯,对于任何一个守城将领来说,都是非常头疼的存在。
接二连三的敌军冲上城头,还有通过普通攻城梯,附蚁而上的其他士兵。
守城士兵的防守难度直线上升。
数量太少,防守不够紧密的话,很快就会有大量敌军涌上城头。
被攻克只在旦夕之间!
而赵军除了这两样攻城器具外,还有不少攻城车。
就是那种底盘有车轮,顶部有铁皮或木板车顶,内部用麻绳或铁链,悬挂在横梁上的一根粗大的圆木,原木后端有金属帽,前端有金属头的简易大车。
悬挂的圆木,被称为攻城槌。
攻城时,依靠攻城车中的士兵,合力抓住攻城槌向后运动后,猛烈前推撞向城门,依靠惯性和动能来破坏城门或者门后的门闩结构。
最后,便是那多达300架的投石车!
投石车。·
一种极具攻击性的远程抛射型战争器具。
以杠杆原理为核心,最简单的结构,便是底盘有四个车轮,将四根立柱与横梁交叉固定,形成三角稳定结构的支架。
在支架顶端设置青铜或铁质轴承作为支点,横梁中间插入木杆充当杠杆。
木杆的材料一般选用弹性适中的硬木,如榆木、枣木等。
单根木杆长度不一,二三米的有,七八米甚至更长的也有,长端设置皮兜或木筐用于装石块、木块等弹药。
支点靠近装载石块的杠杆长端,短端系上几十根绳索,当命令下达时,数十人同时拉动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块抛出。
根据杠杆材质和投石车的整体大小,抛射的距离也不同。
同等重量石块下,材质越好,拉绳的人越多,距离也就越远。
而赵军营地中的300架投石车,单单是杠杆,就长达五六米!
长端的绳索,更是密密麻麻, 起码有上百根!
这四样攻城器具,在华夏古代属于最常见的四种类型。
如今赵军便是打造了大量的这四种器械,显然有着一举定乾坤的想法!
此时,赵军同样在吃饭食,为接下来的战斗储存体能。
赵襄则已经站在了前营搭建起来的眺望台。
高达三丈的眺望台,虽然依旧不能俯瞰岳拦关城头,但随后赵军的攻城情况,却可以看个大概。
只是距离太远,城头的具体情况看不清,只能看到个轮廓大概,知道此时的岳拦关城头,有士兵人头在隐约晃动。(在家里眺望远处高楼楼顶,视角差不多,能看到有人头,看不到人头以下具体情况。)
也不知道为什么,赵襄总感觉,此时的岳拦关城头,有人在看着自己这边。
就像自己在看着那边一样!
瞭望台建的颇为宽大,上面甚至摆放了一张帅椅,前面还有一方案几,上面有茶水小食。
台上除了赵襄和两个亲卫,以及一个传令旗手外,还有一个年轻将领,便是当初提议赵襄暂停攻城的齐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