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编给各位带来小说《三年前被忽悠参军,三年后称帝回乡》,不少小伙伴都非常喜欢这部小说,下面就给各位介绍一下。简介:烈日下的农田里,一个肌肉结实的少年正挥汗如雨地锄地。谁能想到,三年前他还是个被村长一句“当兵娶婆娘”忽悠上战场的愣头青?如今,衣锦还乡的队伍浩浩荡荡路过家乡,村民们惊得下巴掉地——这领头的将军,竟是当年那个扛锄头的毛头小子!更离谱的是,他身后跟着浩荡仪仗,竟是来登基称帝的!昔日同村伙伴目瞪口呆,而他却淡定地拱手行礼:“参见陛下?”等等,这剧情是不是哪里不对?...
精彩章节试读
他立马在队伍前,身姿挺拔如松,眼神锐利如鹰。
那股杀伐之气,与军人的铁血威严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曾经那个耕地的乡野少年。
此刻,如同是一位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铁血将官!
他手下的五十个新兵,看着马上如天神下凡般的赵锋。
一个个呼吸急促,眼神狂热。
能追随这样的将领,何愁不能建功立业!
赵锋环视着自己的兵,看着他们眼中燃起的火焰,心中豪情万丈。
他猛地一拉缰绳,战马人立而起,发出一声高亢的嘶鸣。
“出发!”
大军开拔。
便是五日不眠不休的急行军。
尘土飞扬,旌旗蔽日。
数万人的脚步声汇成一股沉闷的洪流,在九江郡的官道上滚滚向前。
白天赶路,下午扎营,入夜操练。
赵锋手下这五十个新兵蛋子,头两天还叫苦不迭。
他们都是庄稼汉,一辈子走过最远的路,就是从村里到县城。
何曾受过这等苦楚?
可每当他们累得想瘫在地上时,一抬头,总能看见那个并不算魁梧的背影。
他们的屯长,赵锋。
身披铁甲,背负长枪,腰挎环首刀,肩上还挑着那根压着“断魄”和行囊的扁担。
一套行头加起来,少说也有一百多斤。
可他骑在马上,腰杆挺得笔直,从不见半分疲态。
偶尔下马步行,也面不改色,呼吸匀称,仿佛只是在田间散步。
有几个新兵私下里抱怨,被赵大牛听见了,上去就是一人一脚。
“都他娘的闭嘴!你们看看屯长!他身上那套家伙,比咱们任何一个人都重!他喊过一声累吗?再敢叽叽歪歪,老子把你们的嘴塞上马粪!”
众人顿时噤若寒蝉。
再看那个骑在马上的身影时,眼神里便只剩下了敬畏。
赵锋倒没觉得多苦。
前世在历史系搞研究,常年跟着考古队在野外跑,体力本就不差。
而如今93的体质,更是耐力和爆发力都远超常人。
这点负重和路程,对他而言,确实算不上什么。
第五日黄昏,大军终于停下了脚步。
一座雄城,横亘在地平线上。
城墙高耸,青灰色的砖石在夕阳下泛着冰冷的金属光泽。
宛如一头蛰伏的远古巨兽,散发着让人心悸的压迫感。
“建阳……”
赵锋勒住马缰,望着那座城池,轻轻吐出两个字。
这便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
安营扎寨的过程井然有序,数万人的大军,却没有丝毫混乱。
显然,这不是第一次了。
赵锋的五十人屯,以及其他新招募的兵丁,全部被安排在了大军营地的中央区域。
新兵们刚放下行囊,宋翼就凑了过来,压低了声音解释。
“屯长,咱们这位置,算是好地方。”
他指了指前方那片最靠近城墙的营区:“看到没?那是先锋营。攻城的时候,他们第一个上。”
他又回头指了指大军后方:“那是后军,负责防备朝廷的援军,万一被抄了后路,他们就得拿命去填。”
宋翼嘿嘿一笑,露出满口黄牙,笑容里带着几分过来人的残酷和戏谑:“咱们在中间,进可攻,退可守。说白了,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前面的人死光了,才轮到咱们。后面的被人捅穿了,咱们也能最先知道。”
赵锋闻言,却没半点庆幸。
他看着远处那座坚城,又看了看周围开始埋锅造饭,神情略显放松的新兵,眼神深邃。
“看来,我们得在这里待上一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