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言情《抗战:我的战术吊打全场》,是小编非常喜欢的一篇古代言情,代表人物分别是李云昭马小宝,作者“月含残笑”精心编著的一部言情作品,作品无广告版简介:他一睁眼,炮弹就在头顶炸响,硝烟混着血腥味直往鼻子里钻。这不是演习,是1937年的抗战战场!原本该在课堂讲战略的国防博士,直接魂穿到前线,成了千疮百孔的战场上一个普通军官。看着身边战友一个个倒下,他咬紧牙关——既然老天让他重生在这至暗时刻,那就别指望他会坐以待毙!没有金手指,没有系统,只有一腔热血和现代战争思维。从排兵布阵到战术调整,他硬生生在这场惨烈的会战中撕开一道口子。国难当头,他要用智慧和胆识,带着这群铁骨铮铮的汉子,杀出一条血路!...
抗战:我的战术吊打全场 阅读精彩章节
土匪们,特别是“疯狗”张彪,虽然依旧满脸不忿,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丝藏不住的敬畏和好奇。
他们看向李云昭和他手下那几个兵的眼神,就像在看一群会“妖法”的怪物。
王振山将那支从张彪手中拿来的三八大盖,重重地放在了桌子上。
“兄弟,”他看着李云昭,眼神复杂无比,“你的练兵法子,是‘妖法’。我王振山这辈子没服过谁,今天,我服了你。”
“枪的事,就按你说的办!”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那只独眼中,重新露出了枭雄的锐利和凝重。
“但是……”
“枪杆子硬了,人心要是散了,队伍,一样得完蛋!”
他看了一眼旁边脸色苍白的红姐,沉声说道:“抚恤金的事,你打算怎么说?”
这个问题,比刚才分枪,更加棘手,也更加要命。
枪,是实力。
而钱,是人心。
“疯狗”张彪立刻又梗起了脖子,红着眼说道:“我不管你们有什么妖法!我大哥是二当家,为山寨死的!他的抚恤,就必须比别人多!这是规矩!”
“没错!头目的命,和小兵的命,不能一个价!”其余的土匪头目,也纷纷附和。
这是他们最后的底线。
如果连死后的待遇,都不能体现出江湖地位的差别,那他们跟着大当家拼死拼活,图的是什么?
屋内的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起来。
李云昭没有和他们争辩。
他只是转过头,对身后的孙明华,轻轻地点了点头。
孙明华会意,转身走了出去。
片刻之后,两个士兵,抬着一副简易的担架,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
担架上,躺着的,正是还在重伤昏迷中、脸色如同金纸一般的学生兵——刘飞。
所有人都愣住了,不知道李云昭在这个时候,把一个快死的伤员抬进来,是何用意。
李云昭走到担架旁,弯下腰,从刘飞那件被鲜血浸透、已经变得僵硬的军装内侧口袋里,极其珍重地,掏出了一本小小的、同样被血污沾染了一半的笔记本。
他没有说话。
他只是站在那里,当着所有人的面,缓缓地,翻开了那本笔记。
“九月三日,晴。抵达罗店阵地。连长说,这里是血肉磨坊。我不怕,保家卫国,乃是吾辈本分……”
李云昭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他开始缓缓地,念诵着笔记本上的内容。
在场的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他们听到了什么?
他们听到了,这本笔记上,用一种学生气的、却又无比工整的字迹,记录着这支小部队,从淞沪战场一路溃败、逃亡的所有路线图和坐标点。
他们听到了,这本笔记上,用一种近乎崇拜的语气,详细地分析和记录了李云昭指挥的每一次战斗。“连长的交叉火力,其原理是利用射击死角……连长的土制枪榴弹,其核心是利用了M24手榴弹4-5秒的延时……”
他们听到了,这本笔记上,用最沉痛的笔触,记录了每一个牺牲战友的名字、籍贯、年龄,甚至还有他们生前说过的一些笑话。
“马小宝,十八岁,安徽人。他说,等打完了仗,就回家娶邻村的翠花……”
念到这里,李云昭的声音,第一次,出现了一丝哽咽。
最后,他翻到了笔记本的最后一页。
那一页,只写了短短几行字,字迹有些潦草,似乎是在战斗间隙,匆忙写下的。
“今日缴获颇丰,连长说,我们的队伍有希望了。等我伤好了,我想帮连长办一个‘士兵识字班’。大家都不认字,连地图都看不懂,这样打仗太吃亏了……”